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瑞继保电气公司沈国荣:开拓技术发展最前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10:31 龙虎网

  【龙虎网讯】南京,国家级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在这里,一家高科技企业正从事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以及±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网保护控制系统的开发,成了该领域技术发展最前沿的开拓者。

  这家企业就是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一个令世界主要电气巨头都敬畏的竞争对手。制造这种“敬畏”的人,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工程院

院士沈国荣。

  无论是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上,沈国荣在电力自动化保护和控制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立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和快速继电保护理论,创建了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创办了国内最大的电力保护控制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化中心……

  “电网安全的实际需要,就是我创新的动力”——10年潜心研究,终于攻克威胁电网安全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有一段时期,让沈国荣刻骨铭心:1970—1990年期间,我国发生电网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272次,平均每年14次,由于继电保护原理性缺陷导致的事故占到了一半以上。在当时,电力保护控制的安全性与快速性难以兼顾,一直是威胁电网安全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时为主攻电力保护的科研人员,面对停电事故的频频发生,沈国荣没有“认命”,而是从源头入手,一头扎进了攻克难题的挑战中,开始了自主创新的探索。“电网安全的实际需要,就是我创新的动力”,这句朴实的话至今仍挂在他的嘴边。

  突破,必须从解决技术难题入手。1981年,沈国荣初战告捷,发表了《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保护原理的研究》的重要论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沈国荣,第一次站在了继电保护技术的最前沿。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1984年和1991年,沈国荣先后发表了《阻抗循序判别式失步继电器的研究》、《区分振荡和短路的新原理》等论文,提出了区分短路和系统振荡及特殊工况的新原理。至此,沈国荣完成了完整的工频变化量快速继电保护理论的研究。10年潜心研究,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终于攻克了,他先后获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但沈国荣没有停步,随后又以这一理论为核心,先后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30多项专利技术、一系列专有技术构成的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当这一原理以及相关技术应用到电网中时,一向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国外大公司不得不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沈国荣的工频变化量原理的继电保护动作时间,比采用他们原理的同类保护缩短了1/3以上。

  实际测试和工程运行也证明,沈国荣的工频变化量保护是国内外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前提下动作速度最快的继电保护。

  如今,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已作为电网的第一主保护,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1998年以来,我国电网再也没有发生过像美国、俄罗斯那样大面积停电的事故。其中,工频变化量保护在我国电网中的大规模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干就要以我为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就要去超越,去打破他们的垄断

  随着三峡工程的陆续投产,强大的电能需要通过直流输电送到沿海地区。而直流输电技术,特别是作为指挥整个系统运行的“大脑”——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长期以来掌握在少数几家外国公司手上,多年来虽经多次引进但国产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2001年,沈国荣主动请缨,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迈出了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的国产化步伐。灵宝直流互联工程是第一个试验项目。这次,他不但面对着人力财力巨大的投入,还不得不直面能否成功的风险。没有退路,只有负重前行。他这样给公司的技术人员鼓劲和加压:“投入再多的技术力量也一定要上,而且一定要成功。”

  2002年10月,国外某电气巨头对中国公司能否完成直流控制保护国产化表示怀疑,提出愿意合作开发,但给出了苛刻条件:“要搞5个这样的工程,你们才能独立搞,所以第一个项目你们只参与设备制造就行了,开发以我们为主。”

  这一苛刻条件完全背离了技术引进和国产化的初衷,沈国荣断然否决,“要搞就要‘以我为主’”。该公司无奈到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告了一状,“自己不懂,还狂得不行”,并以退出合作“示威”。沈国荣一“赌气”:“不合作就算,我们自己搞,也能成功!”

  决心已下就不容随意更改!沈国荣抽调公司技术骨干进行攻关,不等不靠,利用有限的技术资料,一边学习,一边消化,一边创新……最后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的自主开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更令国外公司震惊的是,面对他们在试验手段上“敲竹杠”、“卡脖子”,南瑞继保摒弃了花巨资购买国外数字仿真试验设备的做法,自主设计建成了世界容量最大的直流动态模拟系统,为以后的技术和产品的试验提供了与实际工程更为逼真的试验环境。

  灵宝直流互联工程只是“小试牛刀”,让沈国荣大显身手的还是葛洲坝至南桥±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这个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原来由国外公司提供的控制保护设备,已运行了10年左右,严重老化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对其进行改造。究竟由谁来改造?国外几家大公司都志在必得,毕竟这套系统当时是他们建的。

  沈国荣再次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魄力,果敢地将项目拿了下来。前所未有的外在压力向他扑来——外国公司放言“中国人绝对搞不起来”,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也要求他不要再单干,还是和外国公司合作为好。但当他与外国公司商谈合作时,对方再次提出以他们为主的苛刻要求。

  违背原则的事,沈国荣坚决不干。还是那句话,要干就要“以我为主”。因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沈国荣带领他的公司再次“单干”。

  200多个日日夜夜,沈国荣亲临一线指挥,180面屏柜,每一个信号,每一根线,每一个接口,他都要求认真核实、试验。在整个项目进展中,每一个环节都提前完成。这期间,他不止一次跟技术人员说,不要盲目迷信国外技术,在学习引进的时候就要去超越,去打破他们的垄断。

  2005年4月1日,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电力发展历史的日子。这一天,国内第一个完全国产化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葛洲坝至南桥±500千伏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启动一次性成功。

  “整个工程完成得如此快,也如此顺利,老外没有想到,就连我们自己在刚开始也没有料到。”南瑞继保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毛仕涛一提起这事就满是自豪。

  “人家走你得跑,人家跑你得快跑”——只有拥有超前的眼光才能时刻挺立技术发展潮头

  在南瑞继保员工心中,沈国荣不仅仅是老板,更是一名勤勉务实、治学严谨、执著创新的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的“舵手”。

  20多年,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奋战在研究开发的第一线,率先垂范。而在他所创建的公司,到处都洋溢着务实求精、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自主创新已成为南瑞继保“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自觉理念与行为。

  许建德,现任公司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在他心中沈国荣是一个时刻挺立技术发展潮头的人。

  1987年,他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当时沈国荣是该所线路保护课题组的组长,许建德有幸成了其中一员。那时他研究的主攻方向是集成电路继电保护,并结合自己创立的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开始了产业化探索。

  1989年,课题组壮大成为继电保护工程部,发展红红火火。但沈国荣并没有满足现状,他敏锐地捕捉到,微机技术时代正在来临,微机化继电保护技术将是今后发展的潮流。于是新一轮的技术攻关展开了,从原理到算法再到框图,他全程主导。

  “现在看来,沈院士当初的眼光是多么得超前。如果没有他的积极倡导,中国的继电保护微机化进程不会有这么快,更不会有南瑞继保。”许建德说。

  今天,面对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种类越来越多的测控技术和各种自动化平台,沈国荣又率先站在电网全局的高度,提出通过整合电网各种数据,建立一体化的电网二次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又将引领电力自动化技术新的发展。

  “人家走你得跑,人家跑你得快跑。”沈国荣常常要求他的科研人员,也这样严格地要求着自己,这么多年来从没有懈怠过。

  评论: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心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为什么令世界500强企业敬畏?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始终站在技术发展前沿;南瑞继保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国荣院士为什么令人敬佩?关键就在于他对自主创新有着坚定信心,以其不懈奋斗而成为电力自动化保护和控制领域技术发展的开拓者。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赢得产业竞争优势,创造更多财富。哪个地方创新型企业多,哪个地方就更具竞争优势,就会更富更强。所以我们讲,创新型企业是地方竞争力所在,是地方财富之源。南京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无疑需要更多的“南瑞继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定信心。自主创新之路充满险阻,会遇到许多困难,没有坚定信心不行。古语云:“战以气为主,气勇则胜,气衰则败。”所谓“气”,就是一种志气,一种精神,一种自信心。试想,面对国外技术垄断,面对那么多技术难题,沈国荣如果没有“以我为主”、“不要盲目迷信国外技术”、“在学习引进时就要去超越”的坚定信心,又哪会率领团队力克难关,在自主创新中一次又一次实现超越。

  应当承认,当前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这绝不是我们接受落后的借口,而应成为激励我们奋起直追、奋力赶超的强大动力。我们更应看到,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南京高校集聚,院所众多,产业基础雄厚,更是有着良好自主创新条件。坚定信心,勇于开拓,南京必将产生更多“南瑞继保”,我们就会一步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目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