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12万买来假录取通知书 高招陷阱何以水涨船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0:04 新华网
12万买来假录取通知书高招陷阱何以水涨船高

高考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如果说高考落榜令孩子失意,那么对花钱买到大学假“门票”、之后又不得不退学的孩子来说,失去的不止信心,更是树立不久的尊严。生长于山西长治市的张志(化名)便是如此。2004年以300多分落榜的他,经父亲投入12万元血本,取得西安某高校录取通知书,入学后才得知所谓的学校不过是分校,且自己很可能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无奈之下,他退了学,一段补习之后,二度参加了高考。

  低分也能上大学 天上掉下贵“馅饼”

  自知学习较差的张志,明白靠自己的实力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并不惧怕高考本身及其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失败,反而是父母更为紧张。去年此时,即2004年6、7月间,考分出来了,张志仅考了363分!这样的成绩别说上本科,就连专科也望尘莫及。父亲虽没大加责骂,愤怒和失望却分明写在脸上,他几乎出动了所有朋友,竭力寻找让儿子上大学的门路,家里电话和手机也成了“助学”热线。

  终于有一天深夜,父亲一个朋友来电说,辗转找到教育部的关系,可保证上西安一所高校,但活动经费和赞助费不菲,因为对方身份特殊,不便露面,可钱绝对不能少。“上!多少钱都行!”父亲坚定地喊道,接着便极尽感激之辞。父亲兴奋地对着电话说,这么低的分,当然没有谈条件的资格,能上就不错了。这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商量了许久,决定拿出父亲为即将开业的诊所准备的一部分资金。

  12万买到“内部指标” 两月等来通知书

  第二天,张志听到了自己即将入读的学校和父母必须支付的费用:西安××政治学院、12万元。他惊呆了:报纸上、电视上也常说上学如何贵,3万元已令人咋舌,12万元足够在长治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也足可买辆不错的小轿车。他从没想过,自己少壮不努力,竟要父母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他暗暗发誓,进入大学后定要发奋读书,以偿父母。

  中午,张先生用报纸包裹着12沓钞票,走进了和朋友约好的咖啡屋。朋友指着身边坐着一位衣装齐整的男士说,这是湖南省教育厅的梁处长。梁处长高姿态地和张先生轻轻握手,接着便严肃地说:“这是教育部内部指标,一般人都不知道,不通过山西省招生部门,但是从教育招生网上能查到。千万要保密!”本因朋友介绍没有半丝怀疑的张先生,对这句懂行人一听便知是骗局的话信以为真,反而更觉物有所值,赶忙将报纸推到梁处长面前。

  钱交出去了,张志一家却迟迟等不到入学通知。9月,眼看着同学纷纷整装出发,张志和父母都急了,四处找父亲的朋友和那个梁处长。几番催促之下,国庆节之后,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学校露出“真面目” 学生悄然退学

  和同学们一样,欣喜的张志带着满怀憧憬步入校园,却发现所谓的大学不过是“昙花一现”。家长们陪着孩子报到时,校门口确实树着一面西安某高校分校的牌子,但正式开始上课后,这个牌子便不知去向。

  张志发现,班里的同学多数和他一样,200分、300分者大有人在,有的学生甚至连高考都不曾参加。从老师、同学们的议论里,他得知这个学校和录取通知书上写的高校根本是两回事,将来不但没有学位证,连毕业证都不敢保证。

  随着入学时间的加长,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不再掩饰“真面目”,号召学生们拉生源,称拉来一人可减免500元学费。与此同时,张志要发奋学习的誓言,也因课堂教学秩序的极度混乱,变得越来越难实现。

  2005年的猴年春节过后,他和父亲商量,决定不再去上学,至于找学校要学费、要说法,他表示无能为力。“所有的同学都一样,因为分数不达线,才花钱、找关系上了学,我们只能吃哑巴亏!”

  回到补习班恶补数月的张志,因准备仓促,此次高考再度失利,取得300多分。与去年不同的是,其父张先生不必再费心四下托人,因为几乎每天都有陌生人主动打电话来,问他是否想让孩子上大学。

  高招诈骗何以水涨船高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高招贩子们不但未见减少,反而以更主动的姿态、更高昂的价格出现在低分考生身旁。高招骗子所设的骗局并不很高明,中招者却层出不穷,且价格似乎越涨越高,有前几年的数万元涨至十万、甚至数十万元。招生政策和制度渐趋严格、阳光时,高招诈骗何以屡屡得逞?

  首先,高招骗子骗术很“专业”,考生及家长难明其状。骗子起初极力抹杀普通高等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这三种办学方式的差别,片面强调它们的一致性。所招收的考生的高考成绩低于省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却许诺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而当被问到取得该学历的途径和方式时,这些人却总是闪烁其辞,避而不谈。受蒙蔽的考生到了学校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这一般是各院校举办的各种助学辅导班。

  其二,高招政策及其监管略显漏洞。 一名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人士说,骗术的横行并非空穴来风,由于一些不规范、不严密的招生行为存在,确实有人用花钱等方式以不够高的分数成功走进大学。正是这些"漏洞"为高招骗子提供了行骗空间。同时,有关人士分析,高招监管漏洞,也是招生陷阱难以禁绝的重要原因。山西晋中市民李某为让女儿上大学,曾将3万元交给"能人",请其通过"省招办主任"走"教育部机动指标",结果没成功,钱也索不回来,只能打官司,他因此走了两年的诉讼路。公安部门称案件系李主动将钱交出,"不属于诈骗"。无奈之下,他只好寄希望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其三,部分考生家长"饥不择食",上当后甘吃"哑巴亏",令高招骗子有机可乘。在一定程度上,家长的焦躁情绪比考生更甚。在考场附近焦急的等待中、在招办咨询台前的询问里、在选择大学的挑剔比较中,家长们都投入了巨大精力。这原本是好事,家长完全可以在此期间详细了解高招的各类政策,但很多分数不甚理想的考生及其家长,为能金榜提名,"不惜血本","心甘情愿"成为骗子的囊中之物。更令记者不解的是,很多家长花十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买到大学假"门票",却不诉诸有关部门,更不愿向媒体讲述,无形中不但为高招骗子提供了"保护伞",还令更多无知家长不断泥足深陷。(完) 记者:刘云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