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评论:为导师打工并不正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0:10 新京报

  研究生培养应该回到导师指导学生写学位论文这个基本方式上来,至于导师的课题,原则上应视为导师自己的事,由导师自己去完成。

  周国平

  我在1月15日《新京报》上发表《导师岂能成“老板”》,对现在大学里导师让研究
生为自己打工的现象提出批评。1月22日,《新京报》刊登李宝元先生《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正当》一文,对我的观点表示异议。我把我的文章贴在新浪博客上,引起较大反响,有许多赞同的,也有一些反对的。这使我感到,有必要就这个话题继续阐明我的看法。

  李先生在文章中说:“研究生跟随导师做课题是‘研究生’的题中之义,是他们‘天经地义’的份内工作和责任义务,是他们‘上研究生’即研究生教育本身必须经过的‘教学研究环节’。”针对我批评“导师申报课题,然后让学生为其查资料、做调查或实验、写书稿、完成课题”,他认为:让学生做这些事是很正常的,因为“任何科研项目都需要从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博客上也有类似的评论,认为在导师指导下做这些事“才符合研究生的定义”,“故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应该就是帮老师干活的‘劳动力’”。

  我当然不会反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从事查资料、做调查或实验、写论文等基本的训练,我反对的是这些事都围绕着导师的课题做,把跟随导师做课题作为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方式。

  我的理由之一是,如果导师对申报课题这件事是认真的,所申报的课题就应该以他本人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兴趣为基础,是他的整体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严格地说,这个特定的课题只有他自己能够完成,别人无法代劳。在学术研究中,即使像查资料这样的工作亦绝非纯粹工具性、技术性的,在对资料的选择、阅读、甄别、整理的过程中贯穿着紧张的思考,它同时就是研究者形成、拓展、修正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我的经验,我不能想象,如果不是自己查资料,我该怎么研究所选定的论题,如果让别人或学生替我查资料,我又怎么能放心。一般来说,导师的水平应该比学生高许多,如果导师所申报的课题可以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学术水平,或者怀疑他所申报的课题的学术价值。不应该把学者的科研课题降低到学生作业的水准,这个道理不言而喻。我不排除有的学生确有能力和兴趣参加导师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如实地把他们当作合作者而不是打工仔,并给予他们以合作者的待遇。

  我的更重要的理由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为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研究生培养理应以学生为本位,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方向制定相应的教学和指导方案。这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十几年前在中国,现在在许多国家,导师带学生的基本方式一向是以学生的学位论文为中心,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导学生做论文上。正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查资料、做调查或实验、写作等基本的训练。

  是以导师的课题为中心,还是以学生的学位论文为中心,其间有天大的区别,前者是学生为导师打工,后者是导师为学生服务。李先生责问:“不跟导师做课题,来‘上研究生’干什么?”其实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不尽心尽力指导学生做论文,招研究生干什么?我读博士生时,导师也有自己的研究计划,但从来不需要我为之做任何事,相反,对我所选定的论文题域,他虽已相当熟悉,仍为指导我而做了大量阅读和思考,把为学生服务视为自己“天经地义的份内工作和责任义务”。曾几何时,学生为导师打工成了“天经地义的份内工作和责任义务”,真令人感慨世道之巨变。我不否认,打工也能学到一点东西,但是,做什么不能学到一点东西呢?国家投入这么多钱,学生自己花费这么多钱和精力,学到这一点东西就够了吗?

  研究生培养应该回到导师指导学生写学位论文这个基本方式上来,至于导师的课题,原则上应视为导师自己的事,由导师自己去完成。现在要这样做,肯定会遇到困难。困难之一是,有些导师有太多课题要做,不让学生打工,自己哪里做得过来。可是,这算什么困难呢?做不过来就少申请一点,量力而行,本来就应该只申请自己真正感兴趣而又力所能及的课题。困难之二是,研究生水平普遍太低,用李先生的话说,许多学生连“打工能力”也没有,要指导他们写出高水平学位论文谈何容易。同时,现在一个导师往往带许多学生,哪里指导得过来。这个困难是由这些年的盲目扩招造成的,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制止盲目扩招,一方面保证招生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招生的规模符合导师的指导能力。请不要以研究生的数量会供不应求为理由来反驳,就研究生而言,市场需要的是有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一大批有学历的打工者。

  学生为导师打工,导师会从课题经费中拿出一些给学生作为劳务费。据我了解,一个工科研究生每天从早到晚在实验室里干活,一个月可领到二三百元。多数学生对此不满,但也有学生表示,这一点收入对自己是重要的,而给老师打工总比打别的工有益。对此,我感到难过。若干年前,所有研究生不但不需要缴费,而且有助学金,无须为生活发愁。这些年来,大学里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老师富多了,学生穷多了。也许这是有些学生只好为老师打工的一个原因,但我不认为这是正常的。教育经费的使用应该向学生倾斜,而倘若通过收缩招生和削减课题节省了开支,给每个研究生发放助学金或奖学金,使他们都能专心于学业,就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事了。

  作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