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如何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笔算得清的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5:07 外滩画报

  邢林池/文

  因港大拒收11名内地尖子生而反思高考制度的合理性,看似宏大缥缈,但现实的价值取向是:你要通过考试,要有 综合的能力,当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经济实力的求学方式。

  香港大学是亚洲排名靠前的院校,对内地考生具有相当吸引力。但作为一个商业社会中运作成功的院校,港大奉行与 内地不同的招生标准,考取并不容易。因此当港大宣布今年约11名内地尖子生和一名数学得满分的学生被拒之门外后,人们 并不感到意外。

  港大教务长韦永庚对内地学生“高分低能”的评论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忧虑。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绝大部分属于公共资源,追求相对“公平的程序”,很难模仿港大那种很商业化的 招生方式。

  港大在内地招生中提供了三种资源:公费生名额、自费生名额、奖学金名额。由于在香港读书费用很高,很多内地学 生优先考虑公费生名额和奖学金。自费生就需要家庭有相当的经济支持。

  目前在国内,高考成绩过关、由于“才力”不足而被高校拒收的情况的确少见,但因为“财力”不足而上不起大学的 倒时有所闻。这说明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与香港已经开始接轨了。

  分数、个人能力、家庭经济实力这三点要综合考虑,是港大招生的游戏规则所呈现给我们的经验。因此,作为考生和 家长,无论在选择学校还是思考个人的事业前途时,恐怕都要抱一种务实的态度——录取分数高的学校未必能培养超强的个人 能力,花费过大的学校也不一定有助于未来的生活。简单的说,如何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笔算得清地账。事实上,并非只有港大 拒绝学生,也有一些优秀的学生放弃了港大。

  迄今港大并未透露11名落榜尖子生的身份,媒体一厢情愿地将这些考生称为“状元”,称之为“状元落榜”,实有 为港大“作秀”的嫌疑。我们要说的是,失意港大并非人生灰暗的开始,对个人而言,“落榜”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