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世博》:世博园里让我感动的影片
都说世博会是文明的盛会,世博展馆里很多让人感动的影片,都在诉说大家对“文明”的共同理解,比如平等和尊重。丹麦馆关于“小美人鱼迁徙”的影片,就传递了感人的文明力量。
看完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2030:行》电影,我想到曾有许多新浪读者在《走读世博》留言,说上海世博展馆里到处是视频,排半天队,就看个片子,觉得上当了,还不如回家在电脑上看。我能理解这种抱怨,自主进园,你评我议,这也是世博会的魅力所在。何况,同一部片子,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现在毕竟不是防口甚于防川不准自由思想的朝代啦。
我在上海世博园里,倒是看到几部让我感动沉思的片子。其中有一部,是丹麦馆放映的“小美人鱼迁徙记”。
1837年,安徒生写下童话《海的女儿》。1913年,“小美人鱼”雕塑在哥本哈根海湾边落成,渐渐成为丹麦最著名的文化名片。2008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设计师提出,要把这个著名雕塑放进丹麦国家馆。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创意,立刻引起争论。反对者说,想像一下,美国人会把那个著名的雕像拆下来送到中国展览吗?“小美人鱼”就呆在自己的国家,哪儿都不去!雕塑创作者的家人还准备到法院去请求禁止。支持者说,“小美人鱼”本来就是一个不愿呆在海底宫殿、喜欢去外面的世界游历探险的仙女,让她出一次远门,也算成全她的梦想。
争论归争论,只要是全体市民的事,就由大家来共同做决定。议员们在征求各自选民意见之后,2009年3月12日,哥本哈根市议会举行投票,同意了“小美人鱼”的远行计划。
丹麦馆盘旋而升的展馆步廊里,有一块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小美人鱼”离开家乡、来到中国的情景,以下的画面一直放进我的心里,至今感动着我:
淡淡的,没有被组织的鼓乐喧天;很伤感的,人们恋恋不舍地在海边的长提上挥手送行;有人情味的,铜像静静坐在敞开的车里,巡游过一条条街道,路上的人们沉默伫立,骑着自行车的人停了下来,脸上是悲伤的表情,目送近一百年来朝夕相处的城市伴侣;美丽的,在北欧的夕阳中,笼罩在温暖而伤感的金色里;尊重的,运送雕像的人们轻手轻脚,仿佛在与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作短暂而又不舍的告别... .。.
都说世博会是文明的盛会,我心中的“文明”,不只是依次排队,丹麦馆这段感动我的纪录片,说出了“文明”的一些本质:平等和尊重,反对者和支持者是平等的,一个铜像也要得到有尊严的送别。在这样的国度,不文明的人或事,恐怕都很难成为主流。
参考阅读:
1《外国童话选》,叶君健序,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2《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英]唐纳德•萨松著,姜辉 于海青 庞晓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美]王斑著,孟祥春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4《自由与文明》,[英]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张帆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