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上的香港软实力
“整个世博会,香港政府投入了3. 4亿港元来做活动。
在文化表演方面,投入是2500万港元。另外还有一些商业机构提供赞助。”
香港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甄美薇告诉本刊。
这次世博会演出,或许正是香港在消费文化之外,展示自己“严肃与深度”一面的机会。
主笔◎马戎戎
用舞台思考城市
林奕华真是浪漫。指着办公室对面铅笔一样纤细的楼宇,他对本刊记者说,你看,那是有阳台的房子,那些阳台会让我想起巴黎。
还在租房的阶段时,第一眼看到现在的办公室,他就决定要租下来。因为办公室有一面墙的玻璃窗,窗下是香港著名的修顿球场。在香港岛,这样一大片空地和周边的绿树,是奢侈的。
新戏《远大前程》将于5月份世博会期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这个项目是这次香港在世博会期间演出的23个团队、26台节目中的一个。
剧名源自狄更斯的同名小说,副标题却是“和建筑师谈恋爱”,指明是一个和当下最时髦的职业建筑师有关的故事。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这本小说就是在世博会举行后10年面世的。他之所以写这本小说,也跟世博会的诞生很有关系。世博会等于宣告了一个工业时代的来临,相应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狄更斯写在《远大前程》中的故事其实与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很接近的,一个年轻人,本来在底层,但突然得到一个机会飞黄腾达,可以得到他之前梦想中得不到的东西,包括爱情。”林奕华说。
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生在香港这个大都会里的林奕华却对城市有了另一番思考:“城市不断在膨胀,建筑不断在拔高。香港的很多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往上爬不是为了爬到最高看得最远,而是为了被看见。”
林奕华觉得:“世博会办到今天,都是通过建筑来宣示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力量,包括创意。我有一个建筑师朋友说,建筑从来都是宣示权利和财富的。在19世纪,建筑的力量在教堂,因为宗教是所有权利的核心。到20世纪,建筑的力量成了商场。人和人的关系和矛盾是建筑希望去处理的,建筑之所以要处理那么多空间的设计,实际是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部戏是用人来讲建筑,再从建筑讲回人。”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带给世博会的演出是《衣食住行》和《双城记》。总监曹诚渊说,这两个节目是专为世博会设计的,带有香港和上海的因素。
《衣食住行》在商场里演出,是和商场结合起来的环境舞蹈,利用商场里的中庭、角落和电梯。26个舞者分布在商场不同的角落,吃东西,跑步,换衣服。他们会慢慢集中在一些角落里进行一些小片段式的表演,最后集中在中庭演出。中间也会有和观众的互动,观众不仅看到演员的演出,自己也会成为演出背景的一部分。
《双城记》则是把张爱玲的生平和她的小说里的故事融会在了一起,以舞蹈的语言重新编织城市和人之间的关系,带着张爱玲小说里一贯的冷漠、忧伤和疏离。
“城市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孤独感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像挤公车的感觉,越拥挤你越要保护自己,人和人之间越有疏离感。不像在农家或田野里,虽然人很少,却让你觉得很亲切。”曹诚渊告诉本刊。
展示另一面的香港
无论是林奕华还是曹诚渊,都不是大众概念中的“香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相比他们,更为人熟知的或许还是香港的歌星和影星。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这次的世博会演出,或许正是香港在消费文化之外,展示自己“严肃与深度”一面的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契机把平时观众不是很留意的节目在特定的场合下呈现在观众面前,希望观众能了解香港不仅仅只有流行音乐等一些快餐文化。”香港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甄美薇女士告诉本刊。
8月,汪明荃将在世博会上亲自带领香港粤剧团体八和会演出传统粤剧《玉皇登殿》、《六郎罪子》以及《曹操关羽貂蝉》。
汪明荃1983年就曾自费演出过粤剧《天仙配》。1992年起,她担任香港最大粤剧组织八和会馆的主席,自1992年至今,一直在努力为香港粤剧争取演出的机会,培养新人。几年前香港唯一粤剧剧院新光戏院险些因为租金问题无法维系,汪明荃积极为之奔走,终于使剧院得以保留。
这次香港粤剧得以参加世博会表演,是香港粤剧人士在努力保存自己传统文化上取得的很大的成功。“粤剧是香港的一个文化特色。香港政府设立了粤剧发展基金,在剧本的保存和培育新秀方面都有支持。我们听说内地的一些戏曲在灯光、布景、化装方面弄得很漂亮,但戏曲原本的传统褪色了。这次世博会的粤剧演出,我们希望把中国的传统推向世界。”甄美薇说。
上环香港舞蹈团的排练场里,梁国城和曾柱昭正在彩排大型舞蹈《清明上河图》。这是《清明上河图》首次以舞蹈形式在舞台上出现。顾问团包括原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中国舞蹈史专家王克芬及《清明上河图》音乐作曲史志有。编舞由香港舞蹈团助理艺术总监梁国城担任,而原香港艺术馆总馆长曾柱昭则任编剧。
曾柱昭告诉本刊,他通过历史文献《东京梦华录》等考据,参照宋代绘画、服饰、文物、风俗等,创作了舞蹈剧本。以张择端上京赴考为引子,目睹汴河的盛世繁华,配合《清明上河图》组曲18段乐章的气氛,重现千载古都。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以中原音乐素材为基础,其中包括豫剧、曲剧、越调、民歌、四平调等。
“我们曾三次去开封采风。”曾柱昭说。在开封,一条长长的满是书店的小街让他惊叹,“在香港你找不到这样的一条街”。舞蹈动作是在民族舞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舞的基础。舞者们纱衣高屐,曾柱昭说,衣服是参照了晋祠里的侍女的衣服样式做了改进,木屐也是根据考古的图样发掘的。
“香港的特色就是融会中西。我们要重现宋代的中原舞蹈,又要增添新的创意。在舞蹈的动律和表现上融会中西现代美学的观念,以返璞归真、素雅高尚的艺术观念,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于舞台。”梁国城说。
“香港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原创性,表达的自由度所形成的复合特色。世博会等于是一个环切面,香港处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经常能撞击出独有的感觉。这次带来的表演不是政府指定的项目,而是艺术家自己递交的创作。”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吴志华博士这样告诉本刊。
寻找自己的根源
艺术家洪强拿出自己的iPhone给记者看他的作品。水墨的汉字笔画从简到繁,在空间中翻滚扭转,自由组合,就像有自己的生命,又像是一部起承转合具备的电影。这件作品正在香港艺术馆的“视界新色”系列中展出,世博会期间也将在上海展出。
“我的研究是一个中文字跟互动的关系。这是我作品的第二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讲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不同。2006年曾在‘外滩三号’展出。”洪强告诉本刊,“我觉得中文字和人身体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我在瑞士念一个博士的课程,专门研究文字里的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我在想我们如果把字和人互动会怎么样,从一变二,慢慢在流动,在生长,乱之中它有它的规则,它们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好像有自己的生命一样。然后充满了整个宇宙,然后慢慢消失,变回很小,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
洪强用多媒体视频代替了画纸,关于汉字的结构探讨因而立体起来了。
“我是学设计的,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念设计,念完设计去香港中文学院艺术系念艺术,之后又去英国念书,从香港回来后又去德国做新媒体研究。外国人总感觉我们在学他们的东西,我们的新媒体都是他们发展出来的,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的,我觉得不是味道。我想告诉他们我们有自己的概念,和他们不同的。所以我做了这个作品。”
生于1936年的老艺术家王无邪的作品曾经被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他的创作方式是水墨+丙烯。他给本刊记者看自己的画《万里情缘》,并说:“回到祖国是我们的源头,大概代表我们香港将来的发展。”
“香港的位置,不在内陆也不在西方,而是之间的一个结合点。我觉得这个起点对我们的好处,是我们的包袱不重,我们学这个学那个都可以。我们的背景就是好多好多不同的东西吸收融合,再形成自己的路线。路线是比较国际性的观点比较多,但我们还是不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香港艺术的风格大部分是围绕很多中国的东西,这是我们艺术共同的特点。”王无邪说。
洪强说,在创作时,他得到了内地艺术家徐冰的很多启发和指点:“我曾经在纽约的街上和他碰面,他还请我吃晚饭,然后谈中国人怎么看自己的文化,他影响了我。因为那时候我已经研究中文字,但心放不进去,总是跑来跑去,因为香港还是西方一点,和中文字不是特别有联系。他说,不要尴尬,你要做就做,不要理会自己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他说了之后,我就安心了。”
“1997年以后,我们注意到观众对文化传统的兴趣越来越大。过去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现在开始关注文化的内涵和现代生活如何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参考。香港作为亚洲一个大城市,无论对内对外,都需要文化的发展。”吴志华说。
这次在世博会上的演出,香港政府投入了非常大的资金支持。“整个世博会,香港政府投入了3.4亿港元来做活动。在文化表演方面,投入是2500万港元。另外还有一些商业机构提供赞助。”甄美薇告诉本刊。
1997年回归后,香港政府对文化资金投入大大增加。“每年投入20多亿港元左右。另外我们有一个艺术发展局,主要为中小型艺术团体和个人提供资助,同时他们也可以直接向艺术发展局申请项目。今年3月,财政司决定每年再追加15亿港元的基金支持。我们可以用这些钱来投资些项目,获得的收益用来支持需要帮助的文化项目。”甄美薇说。
林奕华位于湾仔的办公室楼下,新开了一家茶馆叫做“祗月”。旁边的老街利东街,香港人俗称“喜帖街”,原本是香港的“印刷一条街”,老香港人都到那里去购买喜帖和利是封。现在利东街在重建,要建成一条名为“姻缘”的主题街。
“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不开名牌店,而建有文化气息的茶室和历史主题街,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林奕华说。
而政府工作人员则急切地希望记者注意他们“西九龙艺术区”的项目——从2001年起,香港政府便筹划将西九龙填海区南端一幅海旁用地,发展为包括博物馆、剧场在内的综合文娱艺术区,用40公顷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来提升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中心的地位。这也是整个香港重振计划中最吸引人的概念之一。
“今年10月有西九龙艺术节,等高铁建成后,从上海到香港可以坐高铁。”甄美薇说,“我们希望下次大家到香港来,不仅仅去逛香港的名牌店,还能看到西九龙艺术区。”
“我们想到古时候的长安,不是想到它能卖多少钱,而是想到它留下来的那种童话的东西,价值观的东西。中国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文化上能留下什么东西,这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豪华的外在总会过去,关键是里面人文的东西。”曹诚渊说。■
话剧《远大前程》导演林奕华
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的香港艺术家合影
音乐剧《石坚》(一铺清唱)
香港艺术节及香港八和会馆《香港粤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