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园使用生态法利用天敌消灭害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13:46  新闻晚报

  □晚报见习记者 张钰芸 报道

  作为世博园区里的“绿肺”,世博公园内种植的绿色植物约有500种,可谓上海城区绿地中植物品种最为丰富的公园。不过,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丰富的植物品种也为园内带来了各种害虫,威胁到绿树草地的生长。记者日前从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获悉,尽管控制害虫的压力大,但毒性大、见效快的化学制剂从未在公园内使用,“以虫克虫”成为防治害虫的生态法宝。

  “淹没式”投放害虫天敌

  每年的6月到9月,都是本市植物害虫的高发时节,园林工人们都忙着喷洒化学杀虫剂。不过走进世博公园,记者却没有闻到一丝一毫的化学制剂气味,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希纳指着挂在柳树上的小绿盒子说: “这里面装着的就是我们的 ‘生态武器’,用来吃掉害虫的天敌虫卵。”

  “光肩星天牛和云斑星天牛是柳树上主要的钻蛀性害虫,它们把虫卵产在树皮内,幼虫孵化后钻入树干中进行危害,一旦枝干被食空,就会引起树木的断枝、倒伏,甚至于死亡。”夏希纳指着一棵柳树上的洞眼说,这就是害虫留下的痕迹。“部分公园的柳树淘汰率非常高,就是因为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具有强隐蔽性,很难被发现。”

  再怎么样隐匿,在天敌花绒坚甲面前,天牛们依旧无处遁形。“这些装在小盒子里的花绒坚甲虫卵孵化后,会顺着天牛蛀食的轨迹找到它的幼虫,寄生于天牛体内,在它变成成虫,造成更大危害前吃掉它,让它 ‘胎死腹中’。”

  自去年8月绿地公园片区部成立以来,部长陈敏就提出绿地公园要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后,随后片区部进行了 “淹没式”的投放。 “从去年开始我们引进多种生物防治技术,在北京、上海等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的支持下,投放了花绒寄甲成虫3000多头、卵25万粒。今年的2月、4月和6月再次投放了10000头成虫和73万粒虫卵,希望通过大规模的投放,在短期内起效,给游客们一个健康而无污染的公园。 ”

  目标单一不滥杀无辜

  “以前我们消灭害虫都是 ‘单打独斗’,用一瓶化学制剂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不仅对植物伤害大,对环境和人体也有副作用。”夏希纳说,生物防治害虫方法多样,却有一个共同点,专一性强,只瞄准目标害虫,从不 “滥杀无辜”。

  “每一种害虫都有一一对应的天敌,所以说利用天敌消灭害虫是一种 ‘长眼睛’的防治。此外,我们采用的诱捕器等也同样如此。”夏希纳带记者去看挂在树上的引诱器,一根红色的细线绕在器皿内,专门吸引夜间出没的 “斜纹夜蛾”。 “这根细线里带有雌蛾的性信息素,通过模拟释放信号来吸引雄蛾。”

  而在后滩公园的玉米地里,工作人员用上一种微生物防治法,让害虫自己得病死亡。 “我们把一种含有病毒和细菌的制剂施入到玉米地中,然后它们会使害虫感染生病,让它病亡。但这种细菌只对某一种害虫有效,绝不会危害到人体,即使流入水体也无碍。”

  一种无公害的环境友好型制剂也在园内使用,和传统的化学制剂相比,它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只有这种仿生制剂才能在园内喷洒。 “即使我们使用一些化学试剂,也会选择毒性较小的,使用时也不往空气中喷洒,而是用药棉塞到蛀孔深处,避免影响周边植物和环境。”

  天敌种群落户需两三年

  “植物的多样性带来世博公园内昆虫的多样性,但对于害虫我们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原则,以求公园的生态平衡。”夏希纳说,尽管从短期来看,化学制剂见效快、花费少,但对于环境的伤害却更大,而持续不断地开展生物生态防治,能不断调整绿地中害虫与天敌的益害之比,达到生态平衡。而天敌要形成种群,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两三年。

  “世博园内的三个公园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全国园林中也是首次。事实上,这个理念早在几十年前就有提出,但还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和推广。”夏希纳说,即使是在世博公园内,一些人也带有“一有虫就打药”的老观念,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宣传,普及新理念、新知识。

  “部分化学制剂的毒性很大,一旦大量喷洒,不仅是害虫被毒死,其他昆虫甚至是鸟类也会被 ‘误杀’,打破了生态平衡。”夏希纳希望,未来城市绿化应使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得以持续和永恒,城市绿化给人类带来舒适、美丽、安全的空间。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世博 害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