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外国展馆内中国工人施工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0日01:05  瞭望

  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已进入“读秒阶段”,各个参展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将给这个世界呈现怎样的惊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4月2日15时许,搭载着丹麦国宝、安徒生笔下“小美人鱼”雕像的新加坡航空公司SQ830航班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它将被放置于丹麦馆中央,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安徒生童话王国的魅力。

  这是“小美人鱼”——丹麦的象征,第一次离开她的祖国。为迎接她的到来,上海浦东边检站提前制订预案,开足通关通道,方便同机抵达的旅客、机组人员以及“公主侍卫”们快速通关。

  3月25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数百名丹麦人会聚海滨公园,手中擎起中丹两国国旗,与“小美人鱼”——97年来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依依挥别。

  “小美人鱼”是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女主人公形象在1912年以青铜浇铸的,童话中的“小美人鱼”为赢得爱情、拥有人类不灭的灵魂,舍弃人鱼公主300年的寿命,可是,她的理想破灭,终化为大海中的泡沫……

  哥本哈根市长延森在现场发表演说,“小美人鱼”前往中国是丹中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美人鱼在上海将成为一位优秀的丹麦大使。

  不仅是“美人鱼”,将一同来到上海世博会的,还有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原作《思想者》。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预计至少有7000万参观者光临,这将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世博会。

  目前场馆布置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各个参展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将给这个世界呈现怎样的惊喜?

  世博会的中国印记

  本刊记者日前从北京乘火车抵达上海,看到上海站的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在乘出租车到宾馆的一路上,3个月前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竹制脚手架已基本拆除,重新粉刷与装饰的建筑立面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世博园区的安检工作已大为加强,3个月前打出租车可到中国馆外的大门。现在,世博园区外侧已拉上双重铁丝网。进入世博园必须持有效证件,经过安检。即使施工的工人们也要每天安检。

  在世博园区,上海世博会组织者负责兴建的“一轴四馆”:“东方之冠”中国馆、世博主题馆、文化中心、世博中心、世博轴已经建成,外国馆正在扫尾。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世博园的建设实际上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进入了内部装修的阶段。”

  “非洲联合馆”、“波兰”馆,在现场本刊记者注意到,很多场馆的显著位置都用汉语方块字标明场馆名称,卢森堡不但在门口外墙上标上“卢森堡大公国”字样,还在另一侧外墙刻写下斗大汉字:“亦小亦美”。

  在美国馆外的“USA”(美国的英文缩写)字样下,一位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工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外国馆主要是雇用中国工人来施工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境内施工的队伍需要有中国政府认定的资质。

  一位建造美国馆的中国工人热情引导本刊记者进入馆内。记者发现,美国馆内部没有美国人,四处忙于施工的都是中国人。工人们正忙于室内装修的收尾。

  直上美国馆的三楼,这里没有展区的空旷感,而是被一个个房间分隔,这里应该是美国馆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在这里本刊记者被一位强壮的工程负责人“请”下了楼。

  到达一层,记者发现一座环形剧场在进行最后的装修,长条板凳式的简易坐椅已安装完毕,剧场一侧已挂上三块非常规几何形状的银幕。

  据《洛杉矶时报》最新报道,一系列现场表演和多媒体展示将在美国馆内举行,美国方面正在制作一部关于一个小女孩在荒芜中创造绿洲的影片。美国参展方也在邀请明星和体育界人士参加美国馆的活动,其中包括NBA球星。

  据本刊记者观察,其他外国场馆的情况与美国馆类似,基本上都由中国工人来施工。外方只有少数人负责工程监督。

  世界文明的际会

  本刊记者在细雨中的卢浦大桥下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奇异的展馆之一—英国馆“种子圣殿”。

  英国馆的核心建筑是一座6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它被描述为一朵盛开的“蒲公英”。“蒲公英”周身被6万根、长达7米的透明亚克力杆插满。这些伸向各个方向的亚克力杆,中部固定,两端能随风摇曳,从而使整个建筑像一个活的生物。

  进入“圣殿”之后,你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的每一根内部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可能是一颗松果、一粒咖啡豆,也可能是你叫不上名字的种子。种子大部分来自中国,它们绝大多数在世博会后将重新焕发生命。

  英国皇家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基尤千年种子银行”项目,促成了“种子圣殿”的建造。种子主要来自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它将向人们展示一幅孕育着生命潜能的绚丽画卷,并传递对“人类持续发展”的关注。

  3月26日傍晚,英国馆的“钥匙”从施工总承包方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传递至英国馆馆长米罗娜手中,这标志着英国馆转由展馆运行团队管理。

  3月29日,随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法国艺术家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110年后罗丹作品首次参加世博会。

  这尊雕塑是《思想者》最早的原形,后来广为世人熟悉的大型雕塑《思想者》,是按照这件原形的比例放大三倍制成。

  罗丹作品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轰动一时,这让他的艺术生涯达到巅峰,罗丹从此与世博结缘。据了解,罗丹的雕塑将被放在世博园浦西片区的世博会博物馆内展出。

  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法国馆是一个四边有建筑立面而内部中空的立体花园。世博网的公开资料介绍,法国馆被形容为一座漂浮于水上的“感性城市”,内部布展已接近尾声。

  据悉,法国馆形象大使阿兰德龙将于5月1日来到法国馆参加活动。法国馆方面透露,6月14日到21日,将举办法国周活动;法国国家馆日没有选择法国国庆日7月14日,是因为6月21日是全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演艺与欢愉。

  法国馆斜对面是德国馆。德国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这是海外展馆所能占用面积的极限。德国馆的设计理念为“和谐都市”(Balancity),这是一个由英文“和谐”和“都市”两个词组成的新名词。

  3月25日,德国馆通过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将参加世博园区4月20日、24日、25日的三场试运营。

  在德国馆正式开放后,作为文化大使的虚拟讲解员严思和燕燕将自始至终陪同参观者,在动力之源大厅他们将带领约600名观众大声呼喊,这一呼喊声将使一个装有40万根发光二极管的金属球体转动,球体表面还会在此时展现出一幅“和谐都市”的城市愿景。

  神秘的“紫蚕岛”

  在世博园A区的世博轴上,一个体量巨大的淡紫色建筑让人瞩目。这是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被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展馆外部采用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包裹,似一个巨大的紫色蚕宝宝趴伏于黄浦江边。

  2009年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二天,日本馆场馆建筑宣布峻工。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外宣协调员谷利行在“紫蚕岛”的前厅向本刊记者介绍说,日本公众有“世博情结”,日本在东京奥会会后,又在大阪举行了世博会,这两个活动后日本经济起飞,所以世博会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象征意义。日本人习惯全家人去看世博会,即使婴儿车也会推到现场。

  日本馆展示亮点之一的机器人已经运到馆内,与2005年在日本举行的爱知世博会上会吹号的机器人不同,这次机器人进化到可以拉小提琴,甚至可以做出揉弦的动作。“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进步,日本的机器人制造工艺一直是世界领先的。”日本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日本馆展览主题将讲述日中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以及守护自然的市民活动。日本馆的第三展区,将以日中合作保护朱为主题,上演山村和传统日式木制剧场的两场表演。

  日本语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动线”,通常场馆都根据动线来事先设定观众的“参观路线”。日本馆工作人员指向一楼正厅一扇紫色的大门,那扇紫色大门后就是日本馆“动线”的开始。但工作人员表示还不能让我们先睹为快。这一秘密看来只有等到5月1日才能揭晓。

  日本馆的展览主题归纳为“心之和、技之和”,日本馆工作人员认为这与中国人倡导的“和谐社会”有相似之处。他希望日中能通过世博会更好地彼此了解。

  世博会被誉为是世界文明的际会。将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汇聚于上海世博会,其中4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建立了各自的展馆,演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宣言。

  中国馆的最后冲刺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有次坐飞机到上海,下飞机时机长突然问,“秘书长先生,上海世博会到底什么时候开幕啊?”

  洛塞泰斯回答,5月1日。这位机长笑着说,“我每次执飞上海的航线,都能在空中看到中国红色的展馆,我参观的次数大概比您还多呢。不过等到世博会开幕之后,我一定会‘脚踏实地’地看上一次。”

  本刊记者要比这位机长幸运,3月29日,记者专访了上海世博会协调局中国馆部副部长毛竹晨,‘脚踏实地’地进入了中国馆内部。

  进入中国馆,须首先通过安保人员的防线,再经过地方馆施工现场。在地方馆场地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布展现场都在忙碌,声音噪杂。一个地区馆的外围护栏挂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条幅:“奋战三十天,为中国争光”。

  进入中国馆国家馆内部,在监控室旁登上楼梯,就到了二层的中国馆部办公区,像是在金字塔内部的迷宫中行走,本刊记者发现所有的办公室都没有窗户。

  这里的位置实际上是国家馆大台阶的下面。很少有人会想到国家馆南方入口9米高的大台阶下会有一个办公区域,上百位中国馆部的办公人员在此间日夜忙碌。

  2月8日,中国馆经过两年零两个月的施工,建筑部分宣布竣工。中国馆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其中国家馆高69米,为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地上六层,记者进入的就是地下“局部二层”的这一部分。

  毛竹晨告诉本刊记者,“中国馆国家馆处于布展的最后冲刺阶段。在4月20日预展之前,布展与调试会最终完成。”

  她说,“现在的时间点,工程该解决的难点都已解决了。现在中国馆部所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把参观者照顾好。要让普通参观者与贵宾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5月1日后,中国馆每天开放13个小时,早上9点半,到晚上10点半。中国馆限于容纳能力,参观将全部采用预约方式,观众进入世博园后,可在设定的23个预约点预约。每一天参观人数不超过5万。这意味着在世博园正式开放的180天内至少7000万的参观者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进入中国馆国家馆内参观。

  毛竹晨表示,中国馆已决定延展至一年时间,所以上海本地观众可以从容选择参观时间。

  世博会开幕后,进入中国国家馆,观众将会看到一幅128米长的多媒体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百米长的银幕曲折蜿蜒,中国馆共使用十几台投影机投射影像,图像效果接续流畅。

  在多媒体影像《清明上河图》的制作过程中,中国馆部邀请国内的众多专家,为这幅电子画作提意见。来自开封市的专家细致到发现画面中的灯笼形状不符合历史原貌。现在这些问题已一一解决。“多媒体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实现了设计理想,并且超越了理想。”毛竹晨点评。

  上海世博会官网3月29日消息,自4月20日开始的世博园区试运行,已由原定的5场增为6场。4月25日,将举行最大规模约50万人次的综合演练。这一人数与预测的世博会日常接待人数持平。

  3月28日,上海外滩历经近3年改建全面竣工。“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它承载着上海开埠近170年的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在外滩重新开放的仪式上,上海市市长韩正致辞称,实施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将促进浦江两岸的功能转变,优化上海中心城区交通结构,以更亮丽的新貌迎接世博会。□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世博 外国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