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9月03日08:22 新华网

分享

  原标题:孝老假,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

李洁琼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民保障的社会化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对于中国人而言,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养老问题。

  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让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

  在古代,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五险一金”,基本上也没有退休工资。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一点不少。从周代开始出现初具规模的养老制度,到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孝道,直到明代朱元璋恢复“赐杖”与“赐爵”制度,所有养老措施与制度的核心,就是作为儒家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孝文化。孝文化保障老年人权益,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是中国古代的“养老保险”。

  时至今日,中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提前迈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

  老龄化社会是否会成为国家的包袱?孝文化对当前我国养老还是否起作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叶小文近日表示,如果能够科学筹划,系统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老人,将成为社会的财富。在他看来,孝文化是一种贯穿中华民族历史、浸染于华夏儿女心灵深处的力量。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个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应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照顾护理、精神慰藉三方面的需要,这是评价老年人在晚年生活是否真正幸福的重要标准。

  中国老人对于亲情的需求远胜于其他民族。制度化、社会化的养老保险措施能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周到的照顾护理或社会服务,但精神慰藉方面则必须由子女通过继承和实践中国孝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实现。

  “孝老假”无疑是践行孝文化、弥补养老保障制度不足之处的有益尝试。它让孝文化回归到养老本位,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子女有时间有条件给予老人更多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也是我国提倡孝文化、提高人文关怀、重视养老问题的有力表现。

  今年5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子女拒不回家看看或将影响当事人信用。有人质疑这样的规定不过是“镜花水月”。在北京提出“孝老假”后,网上对于“探亲假”的讨论非常多,有人点赞,有人唱衰。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做出的尝试,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李亮亮

相关阅读

让人觉得愉快的事儿

生命中,眼、耳、鼻、舌、身、意,都有让人愉快的事儿。

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疼自己了

现在年轻人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这一代人变得具体了,了解自己了,知道疼自己了。

独处

人的最佳生活状态是物质上的独处和精神上的交流,这种交流当然不仅是和具体的人,还包括所有那些已逝的美好灵魂。

背景深公务员PK后台硬老板

全局调整结束了,传言也休止了,出乎意料,局长被没有走,所以该出手解决问题了。

  • 马未都:“未成年人”的标准应改改
  • 拿什么改变洋快餐双重标准
  • 外国狮子凭啥给咱老祖宗看大门(图)
  • 中国左派作家蒋希曾漂浮美国痛史
  • 这个暑假,我至少看了8部大烂片(图)
  • 赵格羽: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好前任?
  • “海陆空”360度玩转日内瓦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