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未来五年北京将新增绿地湿地百万亩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未来五年北京将新增绿地湿地百万亩
2018年02月06日 12:07 华龙网
2月5日下午,千龙网记者来到位于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交汇处的大通滨河公园。该公园预计2018年对外开放。图为公园体育设施。千龙网记者 欧阳晓娟摄2月5日下午,千龙网记者来到位于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交汇处的大通滨河公园。该公园预计2018年对外开放。图为公园体育设施。千龙网记者 欧阳晓娟摄

  千龙网北京2月6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记者5日从北京市发改委和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2018年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到2022年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通过绿地资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其中,该工程还将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拆违还绿1600公顷,利用腾退土地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温榆河湿地公园等一批公园,并建设一批居民身边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

  未来五年新增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自2018年开始,到2022年,全市将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届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6.6平方米。

  据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王小平介绍,新一轮绿化工程将尊重自然,突出生态功能,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着力解决绿地孤岛、绿而不活的问题,把过去碎片化的绿化资源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成片联网,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更好的发挥森林湿地改善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的作用。

  “今后的绿地建设将更加重视植被、动物、人的三者结合,体现在‘绿’和‘活’两个关键字,人置身于鸟语花香的绿地中,扩展绿化资源的体智、文化、教育等功能。”王小平举例说,过去5年来,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6400多公顷,建设了一批房山长沟湿地、海淀翠湖湿地、延庆野鸭湖湿地等湿地公园,成为湿地观光、观鸟、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胜地。

  据统计,2017年,北京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7.8万亩,恢复建设湿地2400公顷,新增城市绿地695公顷。过去五年来,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4万亩、城市绿地4022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8.6%提高到43%,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6.2%提高到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平米提高到16.2平米。

  2018年拆违还绿将建设大尺度公园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首次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整治中“留白增绿”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一般的绿化工作有所不同,“留白增绿”特指拆除违法建设后,将腾退的土地进行清理平整,最终用于实施绿化。

  报告明确2018年全年要拆违还绿1600公顷,并将集中利用腾退土地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温榆河湿地公园等一批大尺度公园,同时还要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通过增加绿化空间,不断改善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据了解,过去几年,北京把“见缝插绿”和建设“大尺度绿地”相结合,一批城市公园绿地相继建成投用。2018年即将开放的东城区大通滨河公园,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中“留白增绿”的代表作。

  2月5日下午,千龙网记者来到位于通惠河与东二环护城河交汇处的大通滨河公园。冬日的暖阳下的通惠河边,不同主题的植被景观格外美丽,与大运河文化景观相得益彰;不仅如此,公园内还有多处体育健身设施,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一应俱全。

  该公园的前身是一处脏乱差的棚户区,地区环境面貌脏乱、房屋破旧,被称为“进京第一疮”。自2016年11月起,该公园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城市森林”“留白增绿”“海绵城市”“生物多样性”为理念,建设以生态景观为主,展示大运河文化,增设体育健身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休憩、健身场地,成为优美的“进京第一窗”。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的三里河景观,经过整治,水穿街巷,宛如江南水乡。图为市民游玩资料图。千龙网记者 欧阳晓娟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的三里河景观,经过整治,水穿街巷,宛如江南水乡。图为市民游玩资料图。千龙网记者 欧阳晓娟摄

  释疑:森林是否具有防霾治污功能?

  绿地资源对空气中PM2.5颗粒物的浓度是否有降低作用?自2013年开始,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科研专项——“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调控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表示,经过4年的研究,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防霾治污方面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余新晓介绍,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过程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沉降作用,森林下垫面影响空气动力作用;二是阻滞作用,通过复杂的枝叶结构阻滞林带内部大气颗粒物的运动;三是吸附作用,依靠植物叶表面结构和特殊的分泌物沾粘降尘,这种方式最稳定;四是吸入作用,植物叶片气孔吸入大气颗粒物。

  项目研究结果发现,上述4种调控作用中,沉降作用占比最大,为43.57%,其次为阻滞作用、吸附作用。同时,该项目的研究还进一步评价了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PM2.5的调控作用的强弱。在北京,混交林调控PM2.5作用能力最强,其次依序为阔叶林、针叶林和灌木林,草地调控作用能力最低。

  余新晓教授指出,植树造林,营造树种多样、结构多样的大中型森林,更能有效地对北京市的整个生态环境和雾霾起到调控作用。其中,3000米是防治雾霾的最佳有效森林半径。对此,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王小平表示,本市2018年实施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把碎片化的绿地资源联结成网,“尽可能的扩大绿地尺度”。

  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宋楠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