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震频发,“天坑”惊现,干旱暴雨轮番肆虐,一场太阳风暴可能在2012年前后袭击地球……这些“征兆”科学家们如何解释?
大震频发
南方周末:汶川大地震、海地和智利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全球范围内,今年已经发生里氏5.0级以上地震近30起,其中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了6起之多。地震是否越来越真的频繁了?
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尽管有全球平均数,但地震活动从来不会乖乖地按照平均数走,确实存在平静期和活跃期。国际年均18次7级地震,中国大陆年均20次5级地震,3到4次六级以上地震,3年有两次7级地震。全球六七级地震发生的频次变化是不显著,但7级以上的大地震却不是。2004年引发印尼海啸的大地震发生后,全球进入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活跃期,而中国则是以2001年发生在青海格尔木境内的8.1级昆仑山口地震为标志,进入了大地震活跃期。这意味着确有大震增加的趋势,但这一趋势早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就开始显现,与“2012”无关。
“天坑”频现
南方周末:2010年5月,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地陷,中国的南京、长沙、广州、南昌、来宾也被称为“天坑”的地陷事件所笼罩。为什么鲜见的地陷如此多发?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雷明堂:地面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地质现象,而岩溶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很容易引发塌陷。岩溶面积占全球面积的1/4,五大洲均有地陷区域,只是以前的塌陷报道没有那么多。危地马拉的那次地陷,经美国地质调查局确认,是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出了问题。全球的“岩溶塌陷多学科讨论会”,每两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召开一次。我去看过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地面上布满了塌陷坑,有的形成了湖泊。广西一年地陷有几十起,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目前,针对塌陷问题,国土资源部已经进化展开一次全国普查,摸清全国岩溶塌陷的具体情况。
极端天气频发
南方周末:2010年的夏天,整个地球水深火热,地质灾害频发。为何会有如此极端气候现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东海:全球极端灾害气候发生频率增高,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实。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强度也会增加。但必须注意到一点,灾害气候发生呈现出“大流域基本平稳,局部灾害增强”的特点。比如,1998年至今,中国还没有发生过大流域的洪灾,但区域性降水在某些点上变为零星的强降水较多,比如遭受长江和汉江洪水双重夹击的武汉。而干旱更像是慢性病,但也出现了日趋极端的趋势,如今年的西南强旱。干旱和洪水的机制没有变,只是影响的因素变了,造成的灾害表现也不一样,但不会是“2012”年描述的喜马拉雅被淹没的情景。
太阳风暴大爆发
南方周末:2012年正好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地球会不会遭受强磁暴影响?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太阳磁场与磁活动首席研究员张军:按以往的经验,在太阳活动24周峰年时,发生大太阳风暴的可能性很大,但现有的科技水平无法对太阳风暴发生的准确时间、强度作出预测。风暴可能发生在2012年,也可能是2013年。至于风暴的强度,只有在风暴来临前两三天才能知道。目前我国对太阳风暴的研究以观测为主,中国科学院已经在北京的怀柔、南京、云南等地建设了地面观测站,通过大型地面空间望远镜观测太阳活动。不必为一场可能的太阳风暴恐慌。在风暴来临前,科学部门会通告电信、气象等部门关闭电子设备,使卫星处于无电状态,降低损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