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黄河十年行考察团来到了潼关县的渭河边,渭河在这里静静的流入黄河。考察团走访了一个渭河边上的普通农户刘金会大妈一家。刘大妈今年63岁,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出嫁了,儿子在西安打工。刘大妈现在和孙女住在这个渭河边的院子里。
旧时的城墙守护着现在的河堤
刘大妈家的院子就在渭河边,现在这附近只有她一家了。前几天甘肃省大雨,地方政府来人劝她出去躲几天。这些日子看看情况缓和了,刘大妈又搬了回来。刘大妈说:“渭河发不发水我管不了,但我就是喜欢住在水边,这里空气好,住在水边十分舒服。”
问起刘大妈会不会担心大水把房子冲了,刘大妈说:“还是担心的。前几年渭河水比较少,但这一阵子雨水比较多,害怕上游的水涨起来就把房子给冲了。”
刘大妈指着一段河堤说:“这一段河堤是以前潼关的老城墙,现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管了。”农民自发在滩地里堆放砖头,但这种杂乱的堆放显然对洪水起不了什么作用。
刘大妈说她曾经四处找人修护河堤,但不起作用。为什么现在的河堤还要依靠旧时的城墙来保护呢?
害怕发洪水房子都没有装修
走进刘大妈的小院,院子里安着卫星天线,因为害怕发大水,所以屋子也没有装修,显得十分破旧,但电视、电话、天然气炉一应俱全。刘大妈说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生活不成问题。
一年前因为修路,她家的土地被征了,赔偿了4万块钱。地方政府答应每月还会有一些生活补偿,但现在还没有拿到。水库移民每年还有600块钱的补偿。现在刘大妈种一些菜,每天骑着三轮车去卖,并且还在做扫路的工作,加在一起每个月能有900块钱。
现在困扰刘大妈最大的问题就是灰尘。因为一年前这里修路,每天来来往往的重卡长龙扬起了漫天的尘土。刘大妈说,每天院子里、水缸里、桌子上都是一层层的土,要不是前几天下了场雨给庄稼洗了洗脸,庄稼都没法看了。而一下雨,这里的路上又都是泥。
渭河边唱起老潼关悠扬的秦腔
刘大妈告诉我们,她从小就住在老潼关,对潼关对渭河有很深的感情。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的时候,别人都搬走了,因为她家住在山上,所以没有搬走。
她回忆起小时候潼关有座7层高的角楼,她现在还忘不了角楼四面铃铛风一吹就叮咚作响。后来因为破四旧,这座角楼被4辆拖拉机拉倒了。再后来,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老潼关就被淹没了。
刘大妈记忆中的潼关已经不见了,为了三门峡水库的修建,老潼关搬迁了。这样的情况在三门峡水库碰上,在其他水库也会碰上,不得已而为之。
采访结束,考察团成员发现刘大妈的相册中有一张当年唱戏的照片,于是力邀刘大妈唱一曲秦腔。刘大妈站在静静的渭河旁唱起了拿手的秦腔,声音悠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