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岳谈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公众环保行为无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2日19:45  新浪环保
袁岳谈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公众环保行为无突破
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左)谈2010中国公众环保指数。

袁岳谈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公众环保行为无突破
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谈2010中国公众环保指数。

  10月12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新浪环保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新浪环保邀请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士为网友第一时间解读此次调查报告。

  主持人于文: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嘉宾聊天,我是主持人于文。环保已经成为最近几年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中国老百姓目前环保的现状还有他们参与的程度如何,今天特别为大家邀请到零点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士,跟大家一起聊聊2010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欢迎您袁总。

  袁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于文:您后面的背景特别清楚,写的是零点集团跟新浪环保一起联合发布2010年零点中国公众环保指数。首先第一个问题,咱们关注环保指数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

  袁岳:差不多有四年,我们2006年开始第一次做,每年都会做,看中国普通的公众在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包括环境议题。比如06年以前,普通的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这个概念基本不知道的,第一次调查的时候,差不多有百份之十几的老百姓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其他人认为这是外国问题。现在大家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程度比较高,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通过这样的监测,就会知道在平时大家关心的各种生活问题中,除了工作、住房等等这些问题之外,我们对环境问题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包括大家自己愿意有些什么样的行为改变,来履行自己的环保道义、责任,应该说每一年都会有发现。

  主持人于文:中国老百姓对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加强了。您当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做中国公众环保指数的调查?

  袁岳:一个问题,中国社会很多问题,往往有些重要的问题会变成政府化,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大家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事,政府的事。

  主持人于文: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袁岳:或者有些问题本来挺重要,认为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的,是外国的事,刚才我说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像我们在12年前开始做艾滋病研究的时候,老百姓认为艾滋病是外国的病,中国没有。因为你了解的信息有限,公众行为没有相应的调整。所以这是从我们在认知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不只是一些精英,一些政策制定者关心这个问题,同时看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已经接触了哪些,他想接触哪些。包括一些新的环保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刺激,哪些行为会变成习惯的稳定的行为,哪些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对于未来的相的政策性工作,包括对环保公益组织,他们要开展相关的工作,也是一个指导,同时他们对这个状况有一个了解。

  主持人于文:今天毕竟有环保指数的发布了,首先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010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的大概情况。

  袁岳:今年公众指数的总水平是69.5分,我们这个指数是百分制的指数,去年是69.1分,从几年的总水平来说,它的水平一直在69分点1、2、3、4、5这个水平变化。从公众生活的层面来说,大家的环保关注度和环保行为改变的程度实际上是不够的,或者变化显著性不是很强。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拆开来看,会发现有些东西是有变化的,比如说思想认识一直有所提高,但是行为基本没有改变。举个例子,像塑料袋行为是特别明显的,拒绝用塑料袋的现象。差不多有七成的老百姓认为应该不用塑料袋或者减少用塑料袋,真正有两成的公民这样做,他们意识到这件事,至于做这件事,还该干嘛干嘛。另外为环保投入,我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有的时候有成本的,我不用塑料袋,用其他的袋。

  主持人于文:可以用布包或者其他的来替代。

  袁岳:比如废旧电池,不扔到垃圾桶,要找到该扔的地方,找到这个地方成本是蛮高的。大家会觉得因为我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不能怪我。公众的意识在凝聚一个行动,比如说普通公众中间的一些人,我们是不是可以组织起来,专门对废旧电池有一个公益组织,专门关心这个问题,包括给有关的政府部门专门施加压力,最终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这些方面都是不够的。如果有所上升主要是意识行为,在其他的行为方面,变化表现不是很大。

  这里有两个因素在中间起作用,一个因素,比如这段时间,如果看媒体的话,低碳、节能的口号是越来越响了,但是这里有一个缺陷,很多人认为这个事主要是政府在抓,他抓是抓低碳的事,节能的事,主要是工厂、企业。

  主持人于文:大的排放量。

  袁岳:跟我没啥特大的关系。第二,我们今天的环保,包括节能减排,更多的变成要么是行政性的行动,要么是老百姓认为,我要注意及时关灯,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把空调关了,认为这个还有点关系。但是没有足够多的行为,足够多的资源支持更多老百姓用组织化的行为,比如创立小小的公益组织或者说能够找到公益基金,给大家一些帮助。比如现在的确有些环保基金,没有专门做年度的公益招标,你们能够有更多的方法让老百姓了解、改变行为,可以从这申请钱,在环保开放资源方面不够的。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创造性的环保行为,也不是个人想出来的,有很多专业的组织专门想这个事,或者有一些积极分子跟专业组织在一起,有很多主意出来、推广,在年轻的积极分子先动员,再推广到公众中。由于公益组织得到的资源不够或者环保公益组织的活跃度依然不够,我们现在能想出的环保行为总是很有限。

  其实我们关联的东西非常多,举个例子,像减碳排,我们出去坐的每种交通工具,排碳量都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坐飞机和坐动车的区别,动车大概只有飞机八分之一的排碳量,有时候短距离的旅行,坐动车对环境更好。这里有两件事,第一件事知道自己的碳足迹,我过去的生活方式中,每个行为中排的碳如何。一天吃荤菜和吃素菜排碳量的区别是20倍。比如牛吃草,草从生长,一直到最后被吃进去,牛吃草有反刍,反刍类的动物,排碳量从放气到放屁,它的排碳量都是非常大的,吃一个荤菜和吃素菜中间差别非常大。国外有一个运动是素食运动,要了解生活中每个具体行为它的碳足迹是多少。如果计算一下碳足迹,同时知道另外一个,如果改成这样的话,会有多大的贡献,你的碳敏感度就大大提高了。你每做一件事,像现在特别典型的,到每个地方参加活动的时候,每次给我一瓶水,中间不断给你水,没喝掉就是浪费,第一对水是浪费,第二是塑料污染很浪费。工业生产过程,增加工业生产量,那个既是耗能,也排碳的过程。你的每个行为,计算一下普通的人接触多少水,会计算出来大概对水的浪费量、消耗量以及相关工种的碳足迹,有这个意识之后,敏感度大大提高。

  人是这样的,除了有一般意识,有了敏感性之后,然后会改变行为。比如有个人本来懒洋洋的,人家跟他说,你找到对象之后,要注意不能这样了,他有了这个意识。但是他真的有一天喜欢上一个人,他开始有敏感度,人家真的不喜欢我这样,他特别注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他的行为会改变,有这样的过程。今天人们对环保处于一般意识,没有进入到环保敏感,尤其跟自己关联的环保敏感。这就意味着环保目前由一般性的,所谓重视环保、绿色生活、绿色市场,还要转化到跟每个人相关的具体行为,在环保意义上,怎么这个行为就是绿色,这就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环境知识,如果这个提高了,敏感度就有很大提高,对行为的改变贡献就大很多。

  主持人于文:大概的意识已经有了,真正刺激内心小小的那点,就是您说的要形成行动的这一点还没有达到。

  袁岳:这之间缺了一个链接,跟我关系的部分。假定说算出来我的排碳量是多少,下面再问一个问题,这个碳怎么消除它?然后就产生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哪些树能够消除,为什么这个树,开始对植物感兴趣;另外我得种多少树。现在算一下,过去的一个月如果排的碳需要用六棵大树,一年差不多种80棵树。你种80棵树,意味着可以实现碳平衡。如果有这个意识,上哪儿种树,开始关心这个问题。北京有“碳汇林”,就是你算出来碳足迹以后,有意识通过种树,消除自己的碳足迹。能够跟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叫碳平衡者;我应该种80棵树种了8棵树,叫减碳者,没有减到位;如果种120棵树,叫碳奉献者,除了消除自己的足迹,还帮其他人消除足迹,做了更多的好事。这样就很明白我这个人在环境公益中,我是碳减少者,还是碳平衡者,还是碳奉献者,这样很具体化,能定义我的角色。甚至我一步步做碳减少者,第一步减10%,第二步减20%,第三步减30%,这样有计划成为环保积极分子。

  主持人于文:您在自己的生活中计算自己每天排了多少碳?

  袁岳:我尽量在大的行为,刚才我说的飞机,我是尽量把在飞行距离如果是一个小时左右的飞机,变成动车。这个实际上一年以前有一个专家跟我讲了这个概念之后,我在那个之后基本上把80%的旅行全改成了动车。这个就是知识,当你获得这个知识,有了敏感度,就开始改变行为。

  北京已经有了,我们在推动其他地方做碳汇林。排了多少碳,叫碳税,如果志愿种树,志愿付种树的钱,叫碳汇林。过去种树绿化,是为了把地方搞绿,今年不是搞绿,还可以吸碳,还有水土涵养,还有更多的价值。会发现过去种一棵树已经不错了,你发现应该种80棵树,还欠79棵树没种,心里有道义责任,你在去做的时候压力和动力强很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