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问题是利益协调”——长江实行史上最严的水资源分配制度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何海宁
长江流域将实行最严的水资源分配制度,这意味着取之不竭将成为历史。
日前,《长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已完成。编制者之一,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质性缺水现象持续恶化,而流域所经又多为经济发达省份,用水需求旺盛,各省地区间的争水事件亦不时与闻,这样的分配制度会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南方周末:为什么要编制这样的水量分配方案?
陈进:2002年全国就已经做了水资源规划,长江流域是其中之一,水资源规划是表明在未来的中长期,长江流域可以用多少水,各个地区节水的潜力有多大。但规划比较粗,只是对用水量总体上有个考虑。
2009年水利部提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除了总体规划之外,还要进行水量的控制管理,目的是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现在很多流域包括长江,都是脏水,很多地方已经没有纳污能力,有水不能饮用,非法取水严重,监督管理缺位都存在,遇到干旱又争抢不息,部门协调都存在问题。长江水资源的分配,我觉得主要是保护水资源,给我们后代留下更多清洁的水,减少水的浪费。
南方周末:怎么来具体实现这种水量控制?
陈进:这包括三条红线,第一条是用水总量控制,对区域间的用水量进行分配。第二是纳污总量控制,就是各个地方可以排多少污水。第三条红线是看你的用水效率是不是高。从企业来说,比如生产一吨钢要用多少水,这都要进行控制。如果这三条控制红线能同时进行管理,就比较科学。我们的分配原则是,首先保证人畜的生活用水,然后希望把水分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另外,在不同的地区要分配,比如在上游的云贵川,下游的江苏、上海;对一个地区不同部门也要分配,比如农业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效率比较高。而且,有水也不能都分完,要给生态环境留一部分水。
南方周末:和过去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陈进:以前是以供定需,各个地区要用多少水,我就给你多少水。现在是要以需定供,通过供水总量来控制你的产业结构,以我的分配方案来定。如果你要引进一个化工企业,当地没有纳污能力了,我们就不会允许你建这个化工企业。所以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以后各个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南方周末:长江流域总是不乏争水矛盾,水量分配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吗?
陈进:有多种方法。第一通过行政控制的方法来分配用水,现在行政许可已经在进行,各地取水是必须经过行政审批的。第二通过水价,通过价格杠杆,多用就得多付水费和水资源费。用不了的水权,可以通过水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这样也可以获得收益。比如水量分配方案定下来后,这个地方可以用完规定的取水量,你只能通过提高用水效率,或者购买其他地方的水权。这个水量分配方案就是为了将来水权交易打基础的。
南方周末:长江流域涉及很多行政区域,怎么样监督管理,以确保水量分配严格执行?
陈进:现在我们加强水质管理,其中能力建设就包括监督管理这一块。我们要建立很多水文站,监测各地的水断面。当地取水必须进行计量,我们要求各地取水口要建好计量设施,然后和水利管理部门联网,取多少水,我都可以24小时在办公室监测到。同样,以后排水也要进行这样的监管,随时可以查到。然后,我们在主要河流的断面也要建立水文站,监测水量和水质的变化。
南方周末:长江流域上的大坝、水利工程,会不会影响水量控制?比如三峡工程。
陈进:会有影响的。我们对水电站的放水、蓄水也在进行管理,实现水电站的统一调度,以后放水、蓄水的方案都要上报。现在大水电站的防洪方案已经由长江委统一发布命令。但是抗旱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建起来。用水的部分现在主要是企业自己管,以后我们也要进行分级管理。至于三峡工程,本身不耗水,只是把水的时空分布改变了,它在水多的时候蓄水,少的时候放水,对水量分配是有好处的。
南方周末: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可能会面临什么困难?
陈进:各地的水库是由不同业主投资的,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对于水利部门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益协调了。一是地区之间的协调,比如下游缺水,上游必须要放水,上下游就必须要协调。二是水电工程往往归属不同部门管,防汛的时候归水利管,发电的时候归电网管,航运归交通部门管,这个时候各个部门之间就需要协调,会相当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