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C030—绿色知行者—北京陆振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3日17:58  新浪环保

  申报/推荐类型:C030—绿色知行者—北京陆振华

  *推荐人信息(主办方将公布被提名人的推荐人姓名、单位)

  1.基本信息:

  姓名:杨富强

  目前所在机构: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职位: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

  2. 推荐人简介(300字以内):

  杨富强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77年2月至1984年9月,杨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从事能源政策研究工作。在1992年至1999年期间,杨博士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能源和环境政策研究工作。1999年12月在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作,2000年11月任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杨富强博士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担任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现为能源与气候变化专家,提供咨询顾问服务。杨富强博士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可持续能源战略和政策研究,在推进建筑、工业和交通部门节能、低碳生态城市、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杨博士与国际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国际范围内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研究与合作。

  3.申报人/被推荐人基本信息

  姓名:陆振华

  4.申报人/被推荐人简历(500字以内):

  申报人:陆振华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1.09;年龄:29;籍贯:江苏无锡;学历:硕士

  2007.06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为《财经杂志调查性报道研究》;

  2007.07入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特稿部,任记者、资深记者,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碳市场、新能源、传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科技类新闻的调查和解释性报道;

  2009.06 获《财经》杂志国际奖学金前往丹麦学习和考察丹麦气候变化政策和实践;

  2009.12 赴丹麦哥本哈根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为期两周;

  2010.05 获英国《卫报》、中外对话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最佳影响力奖(最高奖之一)。

  2010.10 赴天津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工作组会议,为期一周;

  2010.12 赴墨西哥坎昆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第16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为期两周;

  2011.01 获地球村、美国能源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颁发的第七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奖。

  2011.03 任《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新闻部资深编辑。

  5.申报/推荐理由(请注意以下内容均指在近两年之内的工作为基础): 

  1.请概述1-2个核心申报/推荐原因(150字以内):

  申报原因:

  1.已连续三年持续、深入的报道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气候变化科学、碳市场和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议题,撰写相关硬新闻和深度报道90余篇,为普及气候变化问题和科学、为引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做出了一定贡献;2.在新能源等领域较早的预警式报道,从媒体和舆论角度,为国家政策的推进起到了一定作用。

  1)请简述申报人/被推荐人1-2个主要过往成功事例,以及在其中所担当的角色(600字以内):

  申报人2009年8月3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头条发表的《“陆上三峡”之问:酒泉1200亿风电投资调查》,较早的对国家风电行业产能过剩和产业隐患做了调查性报道,引起其他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客观上对一个多月后国家部委规范风电行业政策的出台,起到了舆论引导和预警作用。

  今年(2011年),酒泉风电基地“2.24风电大规模脱网事故”的发生,再次证明此报道所揭示的问题造成的后果。

  此报道获得了2010年首届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最佳影响力奖。该奖由英国《卫报》、中外对话联合颁发。

  此文的重要性在于:一个关于如何“捕风”的商业故事,一个略显枯燥的投资话题,如何将二者衔接,本文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尤其是当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膨胀,以至于产生产能过剩的忧虑,此篇调查性报道的重要性正当其时。当商业空间与地方政府利益相互纠结时,国家政策该做出何种微妙配合,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统一,调查要素如何运用,义理、考据和辞章如何体现在商业报道之中,细节与文本的配合,逻辑和数据运用,此文均可作为参考。

  此文在采访写作专业上做出了很好的表现。此篇报道的采访颇为用功,申报人前后用了三周来完成稿件,足迹遍及甘肃兰州、瓜洲和玉门的政府部门,风电场,风电公司,采访人数众多且到位。导语出色,行文流畅,逻辑严谨,关照周全。申报人将一个对普通读者来说分外枯燥的风电投资故事讲得通俗易懂。

  发表后的影响力在于:作为先期报道甘肃陆上三峡建设和风电产能过剩隐忧的调查性报道,发表后同样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包括CCTV经济频道在内多家媒体联系到作者,并做了连续的跟进报道。

  稿件发表一个月后,国务院9月26日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包括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能源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也佐证了此篇报道的预见和准确性。

  2)请简述申报人/被推荐人在推动生态环保议题或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上最重大的贡献和成就(600字以内):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气候变化报道的少数几位专业记者之一,申报人事实上从2007年起就开始采写此领域的报道,2008年起持续跟踪国际气候谈判和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进程,将原本在国内对大众较为陌生的气候变化议题——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新能源作用、碳市场——做了较好的普及作用。

  从气候变化科学议题的《气候难民》,到气候谈判议题的《哥本哈根为何如此重要》,坎昆会议期间对外交部气候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的独家专访,再到《新卖碳翁记》讲述国内三大气候交易所的深度报道,以及对美国、欧盟以及其他气候谈判方的报道,使之成为在气候变化新闻领域优秀的专业记者,采写了不少独家新闻。

  同时,以自身的经验,为提高中国媒体气候变化报道的专业性做出贡献。在坎昆会议前,申报人在由NGO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将《21世纪经济报道》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的成功报道经验介绍给同行(该报的哥本哈根报道受到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的表扬)。

  另外,申报人与同行和NGO一起,通过与中国代表团的官员和新闻负责人等的不断沟通,努力推动中国代表团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开放程度。从2008年巴厘岛会议到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再到2010年底的坎昆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对外公共关系一直在进步和变得更加主动,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的了解中国谈判立场。

(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