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垃圾分类成果展见闻:废油半小时制成肥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7日09:54  北京日报
昨天,市民在垃圾分类展上学习如何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皂。本报记者 孙戉摄 昨天,市民在垃圾分类展上学习如何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皂。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报记者 童曙泉

  剩饭变肥料,油烟变肥皂,“滴水不漏”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压缩至三分之一的压缩车……昨天上午开幕的全市垃圾分类系统建设与资源化处理技术经验成果交流会上,“垃圾文明”展示了变废为宝的神奇。不少观众惊叹:一丢了之的垃圾,后期处理的技术含量真不低!

  装备商抢滩垃圾产业

  昨天,在农展馆的新馆内,除了本市各区县参展垃圾分类成果,40家实力较强的技术装备商也齐齐亮相展会,展出数百个产品。

  20多米长的移动式垃圾收集车、5立方米的地埋式垃圾存储箱、安装了吊臂的垃圾运输车、IC卡管理的垃圾桶……展会上最醒目的是这些橘红色的大家伙。一家荷兰公司的负责人洪金德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内,他们将投入数亿元,希望实现这些先进机械批量化生产,并应用到北京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中。其中,移动式垃圾收集车走过一条街,就能把厨余、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并且自动压缩三分之二的体积。IC卡管理的分类垃圾桶,需要刷相应的卡才能开盖、投放垃圾。如果居民错将厨余垃圾投入生活垃圾桶,违规行为将记录在IC卡中,用以督促人们自觉为垃圾分类。

  据介绍,这是目前同类型展览会中参展单位最多、技术最新、设备最全的一次展览会。从餐厨处理机、分类运输车到小巧的家庭食物垃圾处理器,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已然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不过,和外资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对垃圾产业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分类垃圾桶、垃圾运输车、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等单个产品。其中,仅垃圾桶就有100多种,垃圾袋有四五十种。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展示,进一步促进全市垃圾分类管理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垃圾分类最新技术设备的应用。

  油烟半小时变肥皂

  “油变肥皂了!”在大兴区的展台前,王小姐惊喜地发现,半小时前还是从油烟机里刮下的黑褐色油烟,竟然在模子里变成了一条鲤鱼形状的固体肥皂坯子。“以后家里油烟机上攒的油烟,不怕没地儿倒了。”王小姐开心地拿走一块用废油制成的肥皂奖品。

  提供这项互动展示的,是来自大兴区康隆园小区的黄心田先生。500毫升从油烟机回收的废油,加上80克氢氧化钠、210毫升水,再加点盐、白醋,滴点花露水,搅拌一二十分钟后倒入模子。半个小时后,油烟就变成固体状的肥皂,一两周后彻底变硬就能拿来洗手、洗衣服了。他告诉记者,小区的环保小组,三年内已经帮居民回收了15公斤的油烟,制成了20多公斤肥皂。

  60名摄影师现场抢拍

  “回去后考虑办个影展,让乡亲们看看垃圾分类有多重要、垃圾怎么变废为宝的。”66岁的吴秀英半个多小时拍了100多张照片。

  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副秘书长黄海京透露,昨天他总共带领了60名摄影爱好者到现场,拍摄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这是我们今年‘绿色北京’主题拍摄活动的重要内容。”他说,“到这里才知道垃圾不是垃圾,是宝贝。‘绿色北京’离不开垃圾分类。”

  首都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系统科学有效衔接。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垃圾 分类 回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