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施明贤:德国决定弃核花了整整一代人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6日11:45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冯洁 发自北京

  日本大地震过去整整三个月后,日本各地举行了“6·11去核电站百万人大行动”集会游行,呼吁废除核电站。远在欧洲的德国,则在6月6 日由内阁通过了“弃核”计划。而中国自3 月以来的核电安检仍在持续,等待重新开放审批。

  在全球核电走向不明之时,德国成了决绝的弃核者,尽管评论褒贬不一,但这却是历史性时刻,“就像19世纪的工业革命那样”。2011年6月2日,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博士(Dr. Michael .Schaefer) 就德国“弃核”计划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南方周末:德国到2022年逐步关闭所有核电站的决定,被看作是对福岛核危机的“下意识反应”,事实是否如此?

  施明贤:首先得理解一点,德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有效率的工业化国家之一。相信我,我们还想继续领先下去。经济上的成功必然要求有竞争力的能源供应。我们对核能的争议始于上世纪70 年代绿色运动兴起之时,到今天已经持续多年。如果把德国放弃核电的决定当成是日本福岛核难的结果或者唯一原因,完全不对。这场讨论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设计未来的能源系统。我们已经决定,德国未来的能源供应必须稳定、安全、经济、环境友好、有竞争力且让人们负担得起。就在几十年前———1950 年代到1960 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大量使用煤、化石燃料的国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有一场持续多年的绿色经济大讨论。我们决定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办法是引进替代能源,包括核能。

  南方周末:既然核能是清洁的替代能源,为何要彻底放弃?

  施明贤: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发生,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受到了影响,这场事故对德国影响尤其深远,特别是年轻人觉得核能不安全,一旦出事故风险太大。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想到要彻底放弃核电,但所有人对核电风险的意识都升级了,要不要核电的讨论从此继续下去。弃核根本不是由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情绪化决定。做这个决定几乎花掉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只不过福岛核事故让人们明白,核电的风险大到即便是最高安全标准也无法避免,这正是弃核堪称革命性之所在。我们是第一个不打算承担核电风险的国家,所以我们才要逐

  步关闭所有核电站。

  就在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半年前,德国政府彻底调整了能源政策的方向。2020年之前,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要从17%提高到35%。2050 年之前,可再生能源要占到整个电力供应的60%到80%。这个决定可以称得上激进。那个时候起,德国已经计划在2030 年前逐步关闭所有核电站。半年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了。

  南方周末:你刚才提到的2050年能源方案中,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推迟到2035年,如今又回到2022年,算不算是大逆转?

  施明贤:唯一的改变是我们不会把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推迟到2022年以后。现在的关闭计划比去年10 月我们决定的还要走得快些。毕竟严重的灾难发生了,我们不想冒险。核电退出时间也是留给可再生能源去填补缺口的,如果仅因为去年曾经试图延长核电站寿命

  就说政策逆转是不对的。

  南方周末:据说除了“伦理道德委员会”,德国政府在今年3月还组建了另一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核电大体上是安全的”,为什么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之下,最终还是做出了弃核决定?

  施明贤:我没听说有报告称核电是完全安全的。至于您提到的这份核安全委员会的报告,虽然报告中提到德国核反应堆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该委员会也没有排除剩余风险的存在。因此核安全委员会的结论与伦理道德委员会的结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因为伦理道德委员会在其建议里已经考虑了核安全委员会的结论。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支持弃核决定的。德国国内正在讨论的是逐步关闭核电计划如何执行,可再生能源怎么填补空缺。或许不少国家会说这样的决定很不现实,但十年之内就能看到,其实德国不是不现实,而是具有指导性的。

  南方周末:放弃23%的核电之后,电价会不会上涨,由此带来的工业成本增加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施明贤:电价上涨和工业成本增加是负担得起的,因为德国的工业是建立在生产效率之上的。按照伦理道德委员会的评估,放弃核电之后,德国的电价每度会比现在上涨0.35 欧元左右。这个轻微的涨幅德国民众是能接受的。我们需要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所以,电价和工业成本增加并不是真问题。我们没打算回到点灯笼的17世纪,德国社会相当现代化。1990年代我们开始调整重工业时,鲁尔还是一片充斥着重工业和煤矿的区域。所有人都说,把重工业变成清洁、可持续和生态的经济,得付出巨大的代价,那样的话德国经济将不再有竞争力。结果呢,德国不仅成了第一个成功由重工业转型的国家,而且我们的清洁技术卖到全世界。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领先别人一两步,总是在工业结构中引入变革。我很有信心,德国还将引领可再生能源技术,以突出的优势服务其他市场。

  南方周末:德国会不会因为23%的核电关闭,影响减排二氧化碳的国家目标?

  施明贤:我们已经提高了自己设定的减排目标,完成2020 年二氧化碳减排40%的目标也问题不大。2020 年之后,我们也会继续推进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直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南方周末:德国放弃核电的同时,很多国家还在加速核电进程,您怎么看?

  施明贤: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其他国家,大家都开始审视自己的能源结构。中国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加入了更多改变,决定要走绿色经济之路。显然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于工业化国家,但中国已经决定在2020 年之前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7%。尽管中国会建更多的核电站,但也会采用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即便要建更多核电站,到2030 年核电在中国整个能源供应中也不会超过5%。我猜,有控制地发展核电已是趋势。

  南方周末:放弃核电后,德国会不会促使其他国家也尽快弃核?

  施明贤:如我所说,选择或放弃核电取决于每个国家的政府和它的人民,德国不会去推动。面对核电,每个国家都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南方周末绿色版

更多关于 核电 弃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