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轻度污染还是危险等级 国内外空气质量检测大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14:36  财新网

  中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与欧美国家不同,不监测臭氧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

  (记者 崔筝)这个周末,本应是秋高气爽的北京城,却被笼罩在一片雾霾中,不仅能见度很差,甚至让人不敢大口喘气。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天气,在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部门看来,也只是“轻度污染”。

  “2011年10月22日12:00时 至 10月23日12:00时,我市空气污染指数为: 155 ;空气质量级别为:(三(2)级);空气质量属于: 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 可吸入颗粒物。”

  10月23日下午,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账号@绿色-北京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但是早在3天前,@绿色-北京就曾经发布过健康提醒称,“这段时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首先建议老年朋友和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减少出行……”

  如果“轻微污染”就不能出门,那么“重度污染”还让不让人活?实际上,环保局自己也承认,这段时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北京市环保局在微博上解释,10月北京进入秋冬转换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静风、逆温、湿度大等不利气象条件,易发生大雾天气,同时也会使污染物更容易积累,不易扩散,浓度逐渐升高。

  气象条件不利固然是客观因素,然而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居民感受不符,则反映了目前空气检测标准的落后。

  10月22日至23日中午,在北京环保局公布“轻度污染”的同时,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测得的空气污染指数几乎全部在400以上,与之对应的级别是“Hazardous”(危险)。美国大使馆“Twitter”帐户23日夜间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10-23-2011; 00:00; PM2.5; 430.0; 454; Hazardous // Ozone; no data)如此显示。

  两者的明显差距,在于中国现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中,仅包括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而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等指标并未纳入其中。而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后者早已纳入强制监测范围。美国大使馆的日常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主要指标就包括PM2.5和臭氧。

  其中,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它由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有机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人体长期暴露在臭氧下,会损伤肺功能,影响呼吸道结构。

  至于细颗粒物,更是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感觉和现行中国标准评级有出入的主要原因。细颗粒物影响大气能见度,还可能引发灰霾或阴霾,导致看不见蓝天。颗粒物粒径越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也越大。

  对官方数据与美方独立调查及公众感受的巨大落差,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忠在微博上回应,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报告为内部使用,并解释道,中国的空气质量数据,已经在渐渐改进:“前些年我们监测并公布的是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总悬浮粒颗物,后来改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粒颗物,即pm10。”

  然而,这种监测标准的升级仍远远不够,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PM2.5数据依然淹没在监测标准滞后的重重雾霾之中。2011年3月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民进中央就在一份提案中呼吁,开展PM2.5常规监测,将其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但是,强制增加PM2.5指标,将给各个城市带来极大的压力。根据测算,增加监测臭氧指标后,中国天气优良率将下降15%左右;而监测细颗粒物的话,天气优良率将下降20%至30%。如此一来,整体优良率会下降四成左右,对中国各地政府都是很大考验。

  从政府的角度看,这些年防治污染的工作不可谓不多,监测手段的改进并不少,但是,街上汽车依然那么多,而且越来越多,老天又不帮忙,环保局官员确实也很难。如果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北京就更加“灰头土脸”了。关键是,有关领导能不能接受?

  当然,不是说不监测、不发布,公众健康就不会受影响。无论如何,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