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 杨晓红
作为世界上曾拥有最多虎亚种国家的中国,目前仅剩约20只野生东北虎,游荡在中俄边界。这个数目,已远离维持该物种正常种群的最低值。东北虎距灭绝仅半步之遥。
1997年10月,中俄高层首次在北京联合签署东北虎保护协议。如今,经两国10多年努力,中国境内野生东北虎出现种群扩散增长势头,但离摆脱濒危绝境仍长路漫漫,而土制的钢丝套、铁铗已成为近年东北虎死亡的最大杀手。中俄跨界联手保护,或许将成为“山林之王”最后的希望。
10月27日,密山市富源乡富生村村民刘义松一早上山到自家农田干活。路过当地青年水库时,他赫然发现水岸边躺着一只斑斓大虎。10天前,当地人还曾围观过它在水库游泳,此时,这只号称“兽中之王”的雄性东北虎已经“神秘”死亡。刘义松赶紧打电话向当地边防派出所报案。
黑龙江省密山市属完达山东南部,历史上曾是东北虎分布区。但近数十年来,当地已甚少听闻虎踪。
“现在东北虎数量这么少,死一只就少一只,损失巨大呀”,两鬓斑白、搞了大半辈子虎研究的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海义得知这一消息,非常痛心。就在3天前,他和研究老虎的40多位国内专家以及数十位俄罗斯专家,还一起在吉林珲春共同研讨、推动中俄两国跨界保护东北虎。
10月28日,孙海义一行赶至富源乡青年水库,发现这是一只虎龄2岁左右的成年东北虎,全身并无明显外伤,仅脖子上环着一圈锈迹斑斑的钢丝套:尽管并未勒到要害部位,但被套上的时间显然已不短。“估计这只虎在捕食中误中钢丝套,影响了其正常捕猎和进食”,孙说,具体死亡原因还需进一步解剖研究。
然而,即使死因很快水落石出,也无法缓解国内众多拯救东北虎专家和民众心中的哀伤:毕竟在中国境内幸存的野生东北虎仅剩20只左右,且大多在中俄边境游荡。
“孤岛”生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境内野生东北虎从200多只剧降至约20只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的寒温带森林。它也曾是世界8个虎亚种中个体最大、我国种群数量最多的一个亚种。
“它威风凛凛,喜欢挑平坦大路行走,与人碰上也不畏缩,跟其它野生动物惯常的躲藏迥然不同”,在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搞研究的郎建明,对东北虎敬畏有加。然而,位于森林生态系统顶端的东北虎,跟其它老虎亚种一样,在过去近百年里,已不可避免地快速走向灭绝。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统计,世界8个野生虎亚种中,巴厘虎在上世纪40年代灭绝;里海虎在上世纪70年代灭绝;华南虎也被众多专家认定已在野外基本灭绝;剩下的东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4个亚种,数量已由25年前的7000只,减至现在的3200只左右,所占栖息地不到10年前的40%。
“跟所有老虎濒危原因类似,中国东北虎数量剧减,也离不开人类采伐森林、开矿修路等过度开发所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以及过度捕杀这两个最直接因素”,今年70多岁的老虎专家马逸清,将过度捕杀排在了致危原因的第一位。老先生根据史料统计,康熙帝在58年内(1662-1719)猎虎135只,平均每年2.32只;乾隆帝在50年间(1745-1795)猎虎57只,平均每年1 .14只。而民间猎虎,总数更大。上世纪初的30年内,东北至少有1300-1500头东北虎被猎杀。
1974-1976年,时值壮年的马逸清先生亲自参与了东北虎专项调查。这是建国后比较系统、专业的第一次野外调查,结果不容乐观:50年代,东北虎尚还有200多只,但到了70年代中后期,东北虎在大兴安岭已经绝迹,小兴安岭也只剩下4只,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总共剩下约151只。
80年代初,小兴安岭东北虎也宣告灭绝。当时为保护东北虎,黑龙江省还成立了第一个国内东北虎保护区———鸡东市七星砬子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然而刚成立不久,90年代初期的科学考察即宣布这一保护区已空余森林,不见虎踪。
与此同时,吉林省野外科考查明,总数直线下降至4-5只的长白山野生东北虎,栖息地已被紧紧压缩至中俄交界处的狭长森林地带,且被分割孤立在大龙岭、甄峰岭、哈尔巴岭、张广才岭、牡丹岭和长白山区等6个孤岛状地域里。
1998-1999年,中、俄、美三国再次针对东北虎进行联合野外科考,仍然沮丧地发现:吉林东北虎所分布的6个孤岛区,又减少一半,长白山威虎岭、甄峰岭和张广才岭南部山区不复有虎,退隐为东北虎历史分布区;黑龙江省的完达山西部、张广才岭北部东北虎也全部消失。对黑、吉两省的三国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仅剩下了12-16只。
“在印度,已有科学家研究证明,要想维持可持续繁殖的最小种群数,不算雄虎,至少需要15-18只雌虎,而印度由于纬度相对较低,食物还算丰富。”10月19日,在由中俄两国科学院推动组织的联合保护东北虎研讨会上,中科院动物所、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 S)专家解焱在会上分析东北虎危机,“如果少于最小种群数,即使没有任何外来侵扰,东北虎种群也会自然衰减至灭亡”。但解焱同时认为,在中国目前能确切还存在的三个虎亚种中,东北虎仍最有希望获得拯救。
“因为从幸存数量看,目前中国境内野生虎中,东北虎还有20只左右,种群数量最大,因为和俄罗斯更大的种群相连,恢复的机会高。其它如印支虎在西藏还有约15只,孟加拉虎在云南南部还有约10只,种群孤立或者和国外相连的种群小”,解焱说,在邻国俄罗斯过去60年成功拯救东北虎、使之从上世纪50年代的40-50只保护拯救到现在的约500只基础上,以及中俄边界至今尚还保存有大面积森林的前提下,东北虎保护仍有很大希望。
森林陷阱清之未绝的钢丝套不仅盗猎老虎的猎物,更直接误杀东北虎
今年10月下旬,中俄两国60多位虎研究学者聚集在边境小城珲春,共同商讨如何联合保护东北虎。
“你们这边的套子太多了”,研讨会上,俄罗斯科学院一位学者直言不讳。研讨会的最后半天,两国专家学者一起到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考察。当考察团队抵达保护区外围的三道沟林场时,10多名俄罗斯学者一下车,立马钻进了附近的山坡疏林,寻觅野生动物足迹。
“不是内行,很难在山上找到盗猎者所用的钢丝套或铁铗,如果只是随机调查样线,有的样线走一天可以找到10多个钢丝套或铁铗,有时一天啥也看不到”,一位中俄边境长期从事东北虎调查的博士承认,这些隐秘而又似乎无所不在的“土暗器”,在90年代全国禁枪禁猎之后,已成为东北一些保护区被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东北虎在内的最直接杀手。
10月28日,孙海义亲手从已死亡东北虎脖子上,取下了一圈钢丝。这勾起国内许多护虎者刺痛的回忆--在9年前的2002年春节期间,另一只东北虎正是惨死于这细细的套子之下。
当年1月29日黄昏,林地白雪皑皑。珲春春化镇关道沟村民尹双喜和伙伴一起偷偷背着从山上猎得的马鹿肉回村。在离村子3里附近,一只大虎突然悄无声息地用前爪拍向尹双喜,尹顺势倒在路边沟里,东北虎张口向他头部、肩部咬去。搏斗一会,这只伤人的东北虎自行离去。
次日下午,依然大雪纷飞。在离尹双喜受伤不远的三道沟林场附近,27岁的林场女职工杨春燕跟同事一起下班回家。途中,那只东北虎又出现了,突袭咬死了杨春燕。
2月2日,保护区管理局开着推土机赶到吃人现场,发现这只屡屡害人的东北虎竟躺在路边雪窝里,无法动弹,见有人来,只能虎目圆瞪。老虎被麻醉运回珲春市之后,人们发现它因中钢丝套后奋力挣扎,结果食管、气管全部勒断。
随后,来自北京、哈尔滨、吉林的东北虎专家紧急赶至珲春施救。但伤口缝合了,又被麻醉后醒来的老虎撕裂,再缝合,再撕裂……反复挣扎了8天后,最终伤重不治。“麻醉一过,它每次不是撞铁笼,就是昂首长吼,那一声声悲怆的低吼,让人无法忘记”,一位亲历抢救的保护人员记录。
“东北虎一般不轻易伤害人,通常都是在被人伤害后,才会对人进行报复”,相关专家分析。后来当地公安查明,重创东北虎的钢丝套,与尹双喜家里找出来的套子一模一样--它确实是中套之后才报复人类。
“(钢丝套)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圈起来的一个套,但触动开关中套后,钢丝柔韧无比,极难挣脱”,一前WWF成员称,这些或明或暗设置的套子,主要对付老虎的猎物,如狍子、野猪、梅花鹿、马鹿等有蹄类动物,老虎则多属误伤,“可老虎没了食物,一样会濒临灭亡”。
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在对吉林大龙岭、哈尔巴岭、张广才岭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狍的分布密度最高,平均1.51只/平方公里,野猪次之,平均密度1.16只/平方公里;马鹿平均密度最低,0.27只/平方公里;梅花鹿则0.54只/平方公里。
2003-2004年期间,相关科研人员再次对中俄边境的大龙岭区域进行东北虎猎物调查时,其主要猎食对象狍子的分布密度已降至0 .42±0 .047只/平方公里,野猪0 .28±0 .047只/平方公里,梅花鹿0 .1±0.02只/平方公里,马鹿0.02±0.007只/平方公里。短短5年之内,东北虎主要猎物量平均缩减80%。
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数千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内,没有人能确切知道,在东北虎及其猎物面前,究竟布下了多少死亡陷阱。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经保护局、W C S、WW F大力协助,巡山清套一直是其管护的一项主要工作。吉林省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禁猎工作检查期间,共上山清套1.3万个,查处违法案件460余起。
“如果留意一下新闻,从2002年至今,黑龙江、吉林两省因误中钢丝套或铁铗而死的东北虎,已有5-6只”,一位长期在东北野外从事虎研究的研究人员称,有些地方钢丝套下得很密,一条山沟甚至有十几个。
缓慢复苏近年野生东北虎出现扩散增长趋势,人虎冲突也相应增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