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鄱阳湖生态水平逐年下降 四大家鱼产量减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8日16:58  中国环境报

  见习记者 童克难

  由于缺水,“鄱阳湖大草原”5月频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线里;随后,倾盆大雨让江西省的旱情得到缓解,甚至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频发的极端天气考验着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生态系统。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说,浅水性的鄱阳湖的水位与水量将影响其水环境,进而影响其水生态。而鄱阳湖的水生态变化,将影响湖泊和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近日,记者跟随《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上海大众汽车共同发起的志蓝行动——气候变化观察团赴鄱阳湖地区,深入了解环境变化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与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鄱阳湖流域生态健康水平逐年下降

  受近期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得以快速回升。鄱阳湖水文局水沙办主任闵骞在接受《江西日报》采访时表示,鄱阳湖都昌水文站6月13日水位为12.92米,超过枯水水位标准(12.80米)0.12米,标志着都昌水文站终于脱离枯水状态。目前,鄱阳湖流域北部降水仍在继续,鄱阳湖水位上涨速度可能加快,鄱阳湖水位有望在近期恢复历年同期正常水位。虽然持续降雨对鄱阳湖的干旱有所缓解,但是戴年华说,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据戴年华介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2003年有学者对鄱阳湖直接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草洲滩涂土地、航运效益和矿产资源等进行了价值汇总,其次对鄱阳湖湿地具有的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等生态功能进行了价值测算,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高达1564亿元。然而随着极端气候不断增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健康水平逐年下降,2008年的生态健康水平仅相当于1980年的61.8%。

  “虽然目前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尚好,但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湖泊和湿地生态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存在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等问题。在资源利用中,过渡捕捞、乱捕滥猎、土地利用扩张等掠夺式经营导致渔业资源退化、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公共卫生健康和生态安全不容忽视。”戴年华说。

  水质为何总体呈下降趋势?

  超量、超深采砂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

  戴年华介绍说,2003年以来,鄱阳湖连续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且水位持续下降,枯水期不断延长,比正常年份提前约40天,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1999~2009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鄱阳湖水系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以Ⅰ类、Ⅱ类为主,平均占85%,90年代占70%,2003年以后只占50%。目前水体平均属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且枯水期比丰水期更为严重。

  1998年以后,鄱阳湖区与河道采砂呈超范围、超量、超深开采,违规弃料,采后不修复等现象加剧,这对河道行洪、通航和沿岸涉水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对水生生物资源、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湖口,记者看到,浑浊的鄱阳湖水和清澈的江水汇集到一起,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景观。当地渔民告诉记者,这是由于长江禁止采砂,而鄱阳湖没有禁止采砂造成的。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鄱阳湖生态环境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公共洲滩盲目种植杨树造成“绿色荒漠”。戴年华说,2000年以来,鄱阳湖周边11个县(市、区)在湿地洲滩大规模种植杨树,不仅影响行洪,而且导致湿地洲滩旱化,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2007年虽开展了整治行动,但遇到多方阻力,收效不大。

  同时,围堰造湖也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破碎化和岛屿化。非法围堰不但屡禁不止,且呈蔓延之势。这种圈地从事水产养殖“堑秋湖”的“竭泽而渔”行为,不仅导致生态和渔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也常引发围湖区权属矛盾纠纷。

  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四大家鱼产量逐年减少

  戴年华说,由于水情变化、盲目围垦和放牧、公司化割草等利用方式,湖滩草洲植被结构发生变化、面积逐年缩小,外围湿生植物向沙生植物演替,湿生、挺水植物向湖心取代浮叶、沉水植物。植株矮化,生物量下降,原盛产的红、白花子莲等已基本灭绝,湖中现存的野生菱角也很少了。螺、蚌是鄱阳湖生物中的重要关键类群,既是鱼类、水鸟的食料,又是降解水质污染的功臣。近年来,受利益驱动出现掠夺性捕捞螺、蚌行为,导致资源衰竭,刻裂丽蚌、中国尖嵴蚌等已甚为稀少。

  渔业资源占鄱阳湖经济收入的很大比重,渔业资源减少问题在鄱阳湖地区却是越来越严重。当地渔民向记者介绍说,人们熟知的四大家鱼现在的产量逐年减少,以前一网下去能打到上百斤鱼,现在有时连几十斤鱼都打不上来,他们只能到更远的地方捕鱼。

  戴年华说,“鱼类明显减少,渔获物呈低龄化、低质化和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一些重要的洄游性鱼类,如凤尾鱼、鲥鱼已属罕见甚至濒临灭绝,特产银鱼逐年减产。受保护的鲤、鲫鱼产卵场所和面积日趋缩减。”

  鄱阳湖生态价值有多高?

  是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不可缺少的屏障

  谈及保护鄱阳湖生态对长江中下游的意义和价值,戴年华反复用“不可估量”4个字来形容。他说,“保护鄱阳湖对长江中下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等方面。”

  鄱阳湖由湖口多年平均注入长江的水量为1436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5.6%。其水量超过黄、淮、海3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每年向长江注入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不仅对长江洪水与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为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鄱阳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天然调蓄洪区,其巨大的湖容量可以调蓄汛期长江干流及鄱阳湖5河等区间的大量洪水,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江湖联系对洄游性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的繁殖及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其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是保障长江中下游水量平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之高是不可估量的。

  戴年华说,鄱阳湖是江西省及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态资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为此,戴年华建议,今后应从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绿色经济、科学保护鄱阳湖湿地和正确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等方面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系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鄱阳湖 湖泊 湿地 生物多样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