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主题活动 > 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专题 > 正文
李锐
蓝思一个美丽的名字,带着点忧伤,泛着淡淡柔情,让你不能漠视它,让你的思绪随着它百转千回,“蓝思”之行就是这样开始了-------
“三块石”比我想象的要小,在青海湖内,这里是候鸟的栖息地。站在湖上,你会想要变成一只生活在这里的鸟,这里的天空碧蓝,湖水清澈;这里人迹罕至,不见炊烟;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人类的梦想。
何局长说:“青海湖没有污染”,他的自信让我半信半疑,接下来我问:“青海湖的候鸟数量及种类是否在减少?”何局长说:“最近几年都有增加”,“那么之前的减少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人类的活动”------随着大部队要登船离岛,我和何局长的对话终止了。
登船离开,“三块石”渐渐的从视线中变小、消失,不知道“天堂”是否能成为永远的天堂,“梦想”是否又永远只能是梦想。
青海湖鸟岛附近,一片沙丘上观察员正在学用一种新的技术治沙,有多年治沙经验的刘教授在旁讲解示范,来自各媒体的记者们围在周围,当地的人散落在更远的地方,蓝思之行的第二天就这样开始了。
站在沙丘上,刘教授说:“青海湖周围的沙化现象持续至今,如不加以治理会有很大伤害,危机鸟类、动物的生存,影响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虽不能彻底改变自然,但我们力所能及做正确的事情”,刘教授毕生治理于环境保护,关注沙漠化多年,最近带着新的治沙技术来到青海湖,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一年后你在来吧,你会看到这片沙丘长出了绿色植物”,分手时刘教授自信的表达着。
下午在保护区,有幸看到了中华对角羚,葛老师告诉我们“中华对角羚原名叫普氏原羚,以原苏联普氏命名,近年来在他的呼吁下才有了中华对角羚的名字”,葛老师本名葛玉修,是青海银监局的干部,16年来致力于青海湖野生动物的保护,被称为“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置身草原,听着风声,闻着草香,望着远处跳跃的羚羊,告诉自己这不是梦境,我们的世界原本就这样美好、宽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