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媛媛
几乎每一天,民间环保组织“更绿色的上海”发起人孔令韬都忙碌在上海各个社区、政府大楼、办公楼和校园设立的垃圾回收处。
居民将可回收物品,如废纸、瓶子、打印机墨盒或是过期药品等拿到回收处,就可以开通一张属于自己的绿色账户。回收的东西越多,获得的积分就越多。这些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小礼品。
小孔在没有任何收入或资源的情况下启动了这个项目。除了得到少量的政府和企业支持外,在很多时候,要维持项目的运行,他还需要自掏腰包。
而现在,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基金会”)启动了“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这一专门支持环保公益团队创业期发展的资助计划,可以为小孔这样的环保创业者在机构草创阶段提供天使基金,帮助其走过艰难的草创期。
何谓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指具有一定净财富的个人或者机构,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属于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
对于种子期、初创期的有成长潜力的公司来说,这个阶段,最需要小额资金的支持,但又是最缺乏融资渠道的时候。故而,这些公司把这一时期给予支持的投资人称为“天使”。
在公益领域,对于那些充满理想的环保创业者来说,这些赞助者就像“天使”一样从天而降,帮助他们将美好理想变为现实。
SEE基金会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共同隶属于“阿拉善SEE公益机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刘晓光、冯仑、任志强、万捷、王维嘉等人都是著名企业家和公益人。他们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走过公益创业每一步的公益人,也十分理解公益创业者在创业阶段的艰苦。
“现在这些‘草根’公益创业者,他们比我们当年更难的是,他们不可能收回为此而付出的前期资金投入,更不可能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他们创造的将是社会公众的福祉,是公益。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一种制度安排,让这样的人们能够获得应有的社会资源和支持,有机会去开创公益事业。”冯仑说。
近年来,针对资助民间环保实践的评选活动越来越多,在相当程度上助推了民间环保事业的发展。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除了每两年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举办“SEE-TNC 生态奖”评选,资助民间环保实践者外,阿拉善生态协会理事王石、万捷、马瑞华在深圳共同发起了红树林保护基金会,SEE基金会捐了一半的钱,剩下的钱再额外捐款。SEE基金会变成了母基金,在下面还有子基金,共同为环保事业提供资本动力。
越来越多的捐赠人和基金会愿意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大家都希望找到最有能力和最有效率的公益项目去资助。
“谁都想做摘桃子的人,而真正有这种能力的团队却凤毛麟角。我们国家现在一共就只有几百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而且多数都是在发展初期,缺少专业能力和足够的经验,他们需要成长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现在老百姓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有很多人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环保公益的事情。”王维嘉告诉记者,环保是我们大家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自己成立公益团队,自己去保护自然和环境。这需要社会有常态的支持,给大家机会,才能更好地激发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
阿拉善生态协会的企业家会员很多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还参与过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何不把商业“天使投资”的概念引入公益领域呢?SEE基金会200余名企业家捐赠人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可以发掘和培育中国环保公益领域新生力量,协助那些关心环境和家园、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们(团队)更为成功地度过创业阶段。
他们希望孵育10年后中国环保公益事业的领军力量,有可持续性的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
创业家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在改革开放初期,尽管很多人都有下海创业的冲动,但在那时,创业并不被主流思想所接纳。用冯仑的话说,“都从电线杆子底下奋斗起来的”,由于缺乏社会身份的认同,那时的民营企业很多都被视为无业游民。
而现在,社会公众道德认知和舆论环境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公益创业环境相比民营企业创业时期,至少在道德价值观上,没有什么风险。
如果要创业,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得经历。1993年,万捷辞职去深圳创业时,在没有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就先试着干,靠着一股闯劲,打开了局面。1996年,万捷回到北京开公司,一天下午,一群执法人员把他们所有的电脑都封存了,说他们非法经营。但是他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成就了现在的事业。
很多在草创阶段的民间环保组织也同样如此,因为缺乏资金,机构生存异常困难,创业者顶着巨大的压力。任益优青年服务中心总执行长张宁从年薪百万的律师转行公益事业,父母和周围亲戚朋友都十分不理解。在机构运转最为困难的时期,他给自己设了一个时限,在3年内,做不好,就完全撤出环保公益领域。“因为本来每年都往家里搬钱的,突然之间财路断了,父母直到有一天看见我上电视,有一点虚荣心,才开始理解一点了。”张宁说。
那么,企业创业者和环保创业者相互可以借鉴什么呢?
民营企业创业与环保公益创业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去很好的管理、效率、人才、战略、价值观,以及在一定的法规环境下按照合法有序的方式来运作组织,不一样的一个是挣钱的,一个是花钱的,因为公益是额外花钱的,企业是挣钱的,这是方向不同。
企业家最擅长的是,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最合理的组织,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的,同时可以考核它的业绩。因此,这种企业运作的方式,民间环保组织可以借鉴。
同样,公益创业者自觉环境治理的能力也值得企业创业家学习。“目前,在中国,从总量上说,经济总量与公益规模的总量相比至少差20年。公益的规模还比较小,但成长速度却很快的,公益还没有发展到10年,已能够自觉地在环境治理上下功夫,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当年发展民营企业要进步和快得多。”冯仑说,当一些企业创业者还在一味追究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时,公益创业者已经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创业之路该如何走?
2004年春天,为北京乃至整个东亚的沙尘暴而忧心忡忡的一群中国企业家,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腾格里沙漠。京城房地产大亨北京首创集团老总刘晓光“跪倒沙地,仰天长叹”,发出“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毁灭自身”的哀叹。当时大家怀着满腔激情,想做一件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事,试图“扫清北京的天空”,然而,现实给这些企业家上了一课。
“就算大家捐100亿扔在那儿,北京的沙也治不了,但是我们可以用100亿减少伤害,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很多我们以往不太注意的专业问题,公益的专业性被我们忽视了。”冯仑说。
企业家学习如何治沙,如何做公益后,还要适应角色的转换,要学会在公益组织里遵守公益组织的规则,而不完全是企业家的角色。第二任会长王石带来的最大转变就是学会倾听和妥协,企业家们也逐渐掌握了民主协商的方法。
此外,他们还发现,应该遵循做公益的规律,“这套规律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一个社会和国家,他们有很多的经验,这些专业的问题我们还不懂。企业家以前学的都是挣钱的本事,现在在美国的印地安纳州还有募款专业,还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门槛,企业家忽视这件事情,以为很简单。”冯仑说。
认识专业重要性的并不只是阿拉善生态协会的企业家们,近几年,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在监督企业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作为一个机构,我最需要的其实还是专业方面的人,没有人一切都做不了。”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向春对记者说,目前中心共有8个成员,其中有5个人都有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我们一年解决掉的工业企业污染的案子,比一个区政府20几个执法队员解决的还要多。”
尽管“创绿家计划”计划5年内支持300个环保公益团队的创业期发展,每个团队可获得1~20万元不等的公益创业资金。但是要找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绿家计划”对创业团队计划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必须有将梦想付诸行动的清晰计划。因此,让草创阶段的环保创业团队提供一套完备的行动计划,也有利于创业团队自身发展。SEE基金会将提供培训和辅导,提高组织专业程度,同时努力为其他符合支持条件的团队争取到获得资金和其他支持的机会。
“随着更多的公益资金进入到这个领域,我想中国的环保事业不需要30年,就能像今天的民营经济一样变成一个伟大的行业。”冯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