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透露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6日08:16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龙金光 见习记者娜迪娅 实习生陈佳 发自天津 遏制气候变暖,国家发改委昨天在天津透露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将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行分解,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汇都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有些要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实施。并辅以碳税、碳交易、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等政策工具帮助推动。

  十二五减排目标的难度增大

  中国政府去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徐华清昨日在天津会议上表示,目前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大约相当于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以上,因此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节能减排指标可能比十一五期间轻一些。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目标来分解,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指标可能会达到18%,总体上与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相差不多。但由于很多落后产能已经淘汰,完成十二五目标的空间在减小,难度将增大。

  为落实这个目标,国家发改委全面制定和实施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徐华清表示,发改委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行分解,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汇都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

  将制定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

  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期间,还将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通过价格、税收、财政的鼓励性政策来推动整个社会向节能、环保、低碳转变。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广东、辽宁等5省8市启动了低碳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介绍说,发改委目前正在酝酿成立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低碳试点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协调,通过试点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也将探索开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试点工作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等专项试点,以及择时推出碳税。

  而对于备受关注的碳排放权交易,孙翠华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深入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合作,进一步提高审核和批准的工作效率。同时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征收碳税的可行性。

  孙翠华强调,碳排放权交易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项目的减排量进行交易,这种我们国内市场技术上已经具备。北京、天津、上海已经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另一种是排放权的交易。因为欧洲市场上有基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总量的控制目标,所以他们可以进行排放权的交易。而中国承诺的是单位GDP强度下降的相对减排方式,并不是总量控制,所以目前开展排放权交易在技术上有困难。

  孙翠华说,为提高企业参与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积极性,发改委将抓紧制定自愿减排交易的管理办法,规范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保证市场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会场直击

  发展中国家“我们支持中国的看法”  

  南都见习记者娜迪娅 记者龙金光 实习生陈佳发自天津

  昨日上午进行的“法律问题”联络小组非正式会议是缔约方在《京都议定书》之下的进一步问题特设工作组的谈判会议。

  《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下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其下特设工作组关于“数字”、“土地利用的变化与林业”等其他小组的谈判工作相比,法律问题联络小组所探讨的问题较为抽象,其达成有效结果也较为困难。

  “中国将不会讨论所谓新条文”

  会议伊始,主会人宣布了此次天津会议“法律问题”联络小组六次会议的日程,并提出由于《京都议定书》中第一承诺期快要到期,而第二承诺期还未达成协议,因此需要在接下来的几次非正式会议中制定“新的条文”填补这一“空隙”。

  此时,中国谈判代表打断了主会人,她说,制定“新的条文”并不是这一会议应讨论的实质问题,中方认为《京都议定书》中发达国家应承担义务的具体数字才应是讨论重点,中国政府将不会讨论除修订《京都议定书》之外的新条文。

  在本次会议前,外界流传的“《京都议定书》失效”说认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发达国家将寻求以新的,对自身要求更为宽松的条文替换之。

  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后续期间的承诺应该通过修正议定书附件中规定的每一个发达缔约国所承担的具体减排承诺得以确立。这就是说,《京都议定书》进一步批准了后续承诺期,2012年后,除非明确表明该机制终止,《京都议定书》将继续生效。

  中国谈判代表的发言正是在此问题上清晰地表明了我国希望《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后继续生效的立场。

  “不能6次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中国代表发言后,巴西、印度、沙特等国家谈判代表纷纷表示支持中国代表的看法。

  印度谈判代表表示,支持中国的看法与“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与南非)达成的共识,不能把6次会议的时间都用来讨论这无关紧要的问题。

  当主会人试图再次对于已经表达过的填补“空隙”的看法进行解释时,中国另一谈判代表发言,他首先向主会人发问,会议的进程究竟应该由主席团决定还是缔约方决定?为何一些国家刚刚发表的意见被忽视?接着,他表示,“法律问题”的中心议题已经很清晰,就是《京都议定书》已经对发达国家作出的具体安排,他们应该继续第二期的承诺,没有哪一方可以改变《京都议定书》的继续生效。“我们应该用这种清晰的想法指明讨论的正确方向。”

  会后,南都记者采访了中方谈判代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二等秘书周丞,他说:就目前来说我们不是要讨论如何避免一个空当,发展中国家想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讨论发达国家承诺的指标上,就像是看病一样,病人来了我们不是先去抢救,而是在讨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治。

  发展中国家谈判代表交换看法

  在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关键问题上立场一致,清晰地表达了相关看法。

  “七十七国集团+中国”谈判协调人贝尔纳蒂塔斯·穆勒(Bernarditas Muller)在会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天津谈判的方向,是要商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她表示,有些国家希望抛弃《京都议定书》,造成了现在《京都议定书》下的附件一国家继续减排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进展慢于AWG-LCA的“不平衡”问题。

  而在会后,与其他国家代表不同,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谈判代表立即聚在一起,交换各自的看法。

  苏伟:中国减排接受咨询但不接受审议

  南都记者杨传敏发自天津

  在昨天的媒体吹风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对谈判焦点之一的MRV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行动不接受国际的MRV,如果缔约方对某个项目的MRV不是很清楚,中国作为缔约方,也可以作一些解释分析,但这“绝对不是变相的同行审评”。

  昨天上午,苏伟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集体采访,其间他在回答完某个记者问题之后,在没有提问的情况下,就主动作了关于MRV的以上补充。这个补充是天津会议第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回答M RV问题的延续。

  MRV是气候谈判的焦点之一,发展中国家的MRV问题,为部分国际集团异常关注。在前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指出,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把中国接不接受MRV,和小岛国能不能获得援助挂钩,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挑拨,这不符合国际谈判要求。但是中国为了照顾最不发达国家,还是做出了一定灵活态度。接受发达国家资金的部分“三可”,自主减排的部分不接受“三可”,“但可以接受一些磋商和分析”。

  昨天,苏伟对这种“磋商和分析”的性质进一步厘清。他说,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行动,“以中国为例,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有自己的统计系统,甚至要求并不低于国际上的MRV系统。国内的MRV也会通过公约下的缔约国信息通报传达给缔约方”。

  关于解振华在天津会议第一天提到的“磋商和分析”的可能,苏伟补充说,中国在具体情况下接受“磋商和分析”,如果缔约方指出“有的问题,不是很清楚,需要澄清和进一步了解”,中国作为缔约方,也可以作一些解释,这种分析实际上是更次一级的,绝对不是变相的同行审评,也不是缔约方的审议过程,这种“磋商和分析”,也是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在国家信息通报的过程中,就有关情况作进一步澄清。

  虽然没有来自国际的MRV,但中国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计算减排目标。在第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就曾提及,中国提出的自主减排目标———十一五期间单位G D P下降20%受到一定挑战。他说,从去年年底看,只完成了下降15.61%任务,今年要下降5%,才能完成任务。“从目前情况看,有几个省已经初步完成任务,18个省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但有六七个省可能有困难”,所以这些省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之前报道的拉闸限电),但被发改委知道后马上就制止,现在这些省还在想办法。也就是说五年减排计划已经对中国的行政结构单元产生了现实的压力。

  关于谈判方式,一些特别关注M R V的国家,比如包括美国在内的伞形集团代表,提出不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谈,要提高效率,拎出关键问题重点谈。苏伟在吹风会结束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立场不同,对应的关键问题就不一样,他认为“还是应该按照公约框架一步步谈”。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气候 方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