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百亿打造长江绿色走廊 实现两岸绿化全覆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13:53  中国低碳网

  章轲

“绿化长江”是“森林重庆”的深化和延续。
“绿化长江”是“森林重庆”的深化和延续。

  中国低碳网专稿 即将在重庆任职满三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一直盼望着眼前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在青山与碧水之间,是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城市重庆。

  但眼前的景象让人有点难堪。在重庆市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朝天门码头,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青山被密密麻麻的高楼所取代,一江“黄汤”缠绕在城市腰际。道路拥挤,空气也不再清新。

  “我们的长江、黄河与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同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江河。”薄熙来说,“我们是长江、黄河的子孙,一定要多尽孝心,把两岸的绿化搞好。”

10月8日,“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启动仪式
10月8日,“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启动仪式

  本月8日,“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和重庆同时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回良玉以及国家林业局、长江沿岸十多个省市主要负责人全部出席。这样高规格的启动仪式专为“重庆行动”而设,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回良玉、薄熙来8日会见“绿化长江”会议代表。
回良玉、薄熙来8日会见“绿化长江”会议代表。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在重庆长江两岸造林38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2%提高到65%,实现两岸绿化全覆盖。

  “打造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

  “森林重庆”成中国样板

  故事要从1958年的一件事讲起。这年3月,毛泽东在长江重庆云阳段视察。当时,毛泽东看到云阳县长江两岸全是荒山秃岭,树木稀少,就对陪同的重庆市同志说:“你们云阳县的书记是个‘癞子头’吧?”

  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李井泉很纳闷地说:“他的头发好得很。”

  毛泽东说:“好得很?山上怎么没看到几棵树!”

  后来,李井泉组织当地群众在长江两岸植树造林,那片林子后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领袖林”。半个多世纪以来,“领袖林”经过造、管、育三个阶段,共成片造林12万亩,为云阳新县城至奉节界长38公里的长江两岸披上绿装,两岸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也正是毛泽东的这句话,拉开了绿化长江的序幕。

  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长江两岸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两岸到处荒山秃岭,生态比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告诉记者,目前重庆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只有22%,水土流失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每年有5400万吨泥沙直接进入长江。

  黄奇帆说,要确保长江水干净和生态健康,一是两岸的绿化,二是控制污染。“10年前我刚到重庆的时候,印象中当时从主城到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10%,也就是说90%的污水是直排长江的;垃圾的卫生填埋只有20%是符合要求的,80%是随意倒在山沟里的。”黄奇帆说,经过7~8年的努力,截至去年底,重庆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75%,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率已达到80%,相当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

  黄奇帆相信,不出3年,重庆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率就能达到95%左右。而治污的迅速见效,也增强了重庆市绿化长江两岸的信心。

  和黄奇帆一样,薄熙来2007年到重庆任职后,也发现重庆长江两岸的绿化差是一个大问题。

  据重庆市林业局介绍,2008年3月,薄熙来到渝东南调研时指出,要唤醒“沉睡”的大山,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4月,重庆市委决定“把发展林业作为全市的发展战略,实施林业大发展大会战”;5月,薄熙来要求“今后十年要全面实施林业战略,使林业成为重庆大发展的又一个代表作”。

  薄熙来到重庆不到一年,就提出了“五大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奋斗目标。2008年7月,重庆市委把“森林重庆”作为“五个重庆”的建设重点,率先启动,赋予林业“比肩京津沪,森林重庆先行”的历史重任,把“森林重庆”上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启了统筹城乡现代林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这年8月,薄熙来喊出了:“动员三千万民众,绿化八万里山川”的口号。记者注意到,与往年运动式的造林不同,重庆市的这次“绿化长江”行动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编制了《森林重庆总体规划》和《长江两岸森林工程规划》;二是通过林业改革,97.5%的集体林地落实了产权,98.6%的农民领到了林权证,农民把山林当作自己的家当。

  黄奇帆介绍,2009年,森林重庆建设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78亿元,造林798万亩,植树9.1亿株,森林覆盖率达35%,在西部由第7位上升到第4位。截至2010年6月底,重庆市累计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1119万亩,占2200万亩建设任务的50.9%。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预计耗资超过百亿元。黄奇帆称,目前所筹集造林的捐资已超过20亿元。其中,在北京举行的启动仪式上,71家企业和单位现场捐资15.2亿元。本月12日晚,重庆举行大型义演活动,共筹集6.4亿元亿元造林资金。

  根据重庆市与中央政府达成的协议,在百亿元投资中,国家投入约50亿元,重庆市和区县两级政府投入30多亿元,在重庆长江沿岸22个区县的长江干流及一级支流175米库岸线至第一层山脊内共造林380万亩,全面绿化600公里的长江两岸。

  对于资金的使用问题,黄奇帆表示,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募集的30~40亿元资金,将全部放入中国绿化基金会重庆长江专项基金。

  “有三种捐法。”他说,一是在重庆长江两岸规划地块,明确地段,由捐资方直接去种树,叫直接造林;二是捐资给基金会,基金会作为项目资金拨款,捐资造林;三是定向捐赠。如捐赠者愿意把这个钱捐到长江沿岸的哪个县、哪一个地块,在哪儿定向造林。“这三种捐资都会进入基金会的资金总账里。”

  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也表示,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的“重庆长江专项基金”,对企业和个人捐赠的资金,基金会将开具合法有效的捐赠证明,并且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

  重庆市林业局表示,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成型后,将每年减少800万吨泥沙进入长江,可涵养水源3.8亿立方米,同时每年还可增加释放氧气380~760万吨、吸收二氧化碳506~1012吨,是重庆“低碳行动”重要举措之一。

  “这次在国家层面启动‘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将为加快中国重要生态区域的生态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贾治邦说。

  三峡库区之急

  被誉为中国内河“黄金水道”的长江,流经中国19个省区市,整个流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9%,是全国最重要的一条高密度经济走廊。长江水运货运量达13亿吨,位居世界内河航运首位。水运通航里程则达2800多公里,货运量占中国全国内河货运量的80%。

  除了经济功能外,长江流域的生态区位也非常重要。长江流域是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着三峡水库的安危和长江流域人民的福祉。”贾治邦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长江175米水位的库区范围,按2公里的宽度,长江重庆段有600公里长,按此计算,库区造林面积有733万亩。但目前只有160万亩是森林,还有220万亩耕地,200万亩荒坡荒滩,100多万亩是崇山峻岭。

  近年来,尽管重庆市周边绿化有所成效,但截至去年,三峡库区的森林覆盖率仅有22.2%,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人均林地面积0.49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长江三峡库区80%位于重庆市内。绿化重庆段的长江两岸不仅是“面子”上好看,更主要的在于防洪减灾。

  长江流域目前是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区域,以水灾和旱灾的频率最高,年均受灾和成灾面积约占全国总受灾和成灾面积的40%。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体多达5171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库区总面积的50%。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指出,绿化长江尤其是三峡库区长江两岸,对防治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维护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全国生态安全具关键作用。

  但据记者了解,确保长江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绝非“绿化”就能解决的。记者从地质部门了解到,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的一个特定区域,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山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先天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三峡库区又是一个受人为干扰和破坏极为严重的地区。

  国家林业局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库区江岸两侧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的森林已经很少,库区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到耕地面积的17.5%。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由于人工林的树种组成单一,稳定性较差,生物生产力不高。

  2004年,国家实施了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工程建设,该工程选择在规划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中实施造林,工程总投资为7.69亿元。工程建设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每年可减少600万吨以上的泥沙直接入库。但要巩固上述治理成果,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事实上,三峡库区的整治需要“坡面整治工程、沟道工程、水土保持林草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以及人居环境试点工程”的“齐抓共管”。据重庆市政府13日透露,水利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对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进行了批复,这为加快“绿化长江”、防治库区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

  根据这一规划,在三峡库区范围内,将采取上述多项工程措施,到2030年,使治理区年土壤流失量减少50%以上,库区林草覆盖率提高1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和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推进江河生态治理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为绿化长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对我国大江大河生态治理的一个新的开始。”回良玉在8日的启动仪式上说。

  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问题,特别是1998年以来,集中加大了对大江大河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防御洪水能力明显增强。

  “但我国江河众多,除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干流外,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9200多条,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目前多未得到系统和有效治理。”杜鹰说。

  以水库为例,调查显示,我国现有8.7万座水库大多兴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病险率高。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山地丘陵区约463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点防治区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1.3亿人口,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告诉记者,我国小型水库比较多,小型的病险水库也很多,即便是经过这10年加固了近1万座的病险水库,目前还有大量的“小二”型(库容在100万立方米到10万立方米)的病险水库,以及5400座“小一”型(库容在100万立方米到1000万立方米)的病险水库。

  “98大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的投资,也包括地方对水利的投资,重点加强了大江大河干流治理,同时也实施了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但矫勇表示,目前“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比较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相对滞后”。

  “前几年,我们对全国所有的山区县开展过一次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24万个隐患点。”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说,今年6月份开展的巡查,又新增2万多个隐患点。

  “从近些年洪涝灾害看,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到70%和2/3以上。”杜鹰说,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发生的洪涝和严重山洪地质灾害,充分暴露出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中小水库度汛难度大、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重、生态环境建设薄弱等问题。

  “生态建设是我国保护中小河流、防治和减轻洪涝、山洪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森林植被不仅可以涵养水源,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和强度,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同时保护和恢复湿地,不仅能净化水质,更可以调洪蓄洪。

  印红说,根据本月上旬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今后生态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加快恢复和提高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林草植被生态功能的恢复,防治和减轻灾害。据记者了解,根据上述要求,国家将继续停止在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的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的二期工程。同时将加快推进三北及沿海、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实施中幼林的抚育和低质林的改造,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对于新增退耕还林的任务,我们要有重点地安排在江河的源头、湖库周围的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逐步稳妥地实施退耕还林。”印红说。

  (中国低碳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长江 森林覆盖 退耕还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