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坎昆会议或取得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09:3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再过整整一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即将开始,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而中国社科院于昨天下午发布了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发表了坎昆会议的中国宣言。

  哥本哈根的努力失败之后,坎昆会议是否能就气候变化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保证人类世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会议能不能达成目标?中国代表团对这次会议有怎样的期待?昨晚,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苏伟接受中国之声记者王宇采访时,透露了一些幕后详情:

  昨天发布的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副标题就叫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关注的正是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当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及新进展,也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成效。

  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从乐观到出现一些挫折,最后取得有限成果,结果应该是积极的。在这个过程中间,中国做出了积极的、主动地负责任的贡献,但在会议上和会议后收到了一些国家的曲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作为打压的目标,提出了更多更明确的超出发展中国家承受能力的要求。中国的温室气体快速提升,是在中国政府采取相当多政策措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措施,那么中国的提升可能跟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期间的速度相当。

  对于坎昆会议的前景,潘家华显得比较乐观

  潘家华:我们之所以对坎昆还有比较积极的期待,就在于在许多方面我们还是可以有所进展的。发达国家作为一种姿态,表明了对于快速启动资金要有所承诺有所行动。尽管会打折扣,但应该说这种姿态值得肯定。他们也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关于减排行动透明度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可能投桃报李。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参加过巴厘、哥本哈根等多次国际气候变化会议,是坎昆会议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的首席谈判代表,他也表示坎昆会议有望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

  苏伟:“不管是预期高还是低,最基本的一些核心问题在坎昆会议上要有一个说法。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要有个说法,不见得有数字,但帐要认。说到底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减缓问题,一个是适应问题。这两个问题恐怕在坎昆会议上也要做出相应的安排。适应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为紧迫,减缓问题发达国家两百年的事要有所表示,无论是从公约、议定书的要求来讲,要拿出实际行动,要把政治意愿落到实际行动。

  至于坎昆会议成功的关键,苏伟认为并不是谈判当中的具体某一谈判方。

  苏伟:会议成功的金钥匙,不在中国也不在美国,而在于资金技术转让问题。希望会议上对资金问题、技术转让问题做出一些原则上的框架安排。最根上的问题还是发达国家要履行提供资金、技术转让的义务,这也是公约中明确确定的。不是说他们有钱了,我们看着眼红,不是。因为他们从道义上、历史的责任上,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大气资源大气空间是有限的,发达国家两百年工业化排了那么多温室气体,占了那么多资源。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要脱贫要吃饭,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必然也要消耗一定的能源,排放也会相应的增加。空间是有限的,你都占了也得腾出一点地来让我们能有个吃饱饭的机会。”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坎昆 气候变化 气候谈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