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坎昆气候大会观察:博弈中有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0:29  南方日报

  国际观察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今日召开。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将在这个墨西哥海滨城市就气候变化问题展开磋商。

  分析人士预计,此次会议将在低调而务实的气氛中进行。虽然各方普遍认为坎昆会议难以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此次会议在资金技术、森林保护等方面仍有达成共识的空间,可为明年南非气候大会打下基础。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坎昆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

  谨慎中有乐观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和义务方面分歧依然很大,因此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成果的预期十分保守,普遍认为这场博弈难以在墨西哥出现一个最终结果。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达不成法律协议并不代表坎昆会议将一无所获,这次会议依然是一盘“有条件的活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近日说,从目前情况看,坎昆会议有可能达成某项协议,其中可能包括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转让、森林保护,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等内容。

  争执中有成果

  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到坎昆会议的一年时间里,虽然各方没有达成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推动下,气候变化谈判还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这无疑为坎昆会议达成“平衡的一揽子成果”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一次介绍中国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关于坎昆会议,中方坚定支持会议就加强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作出公平、合理和有效的安排,达成均衡成果。”

  难题有待解决

  坎昆会议承担着艰巨任务,有不少难题有待解决。分析人士认为,会场上的博弈将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一个是对《京都议定书》的地位认定问题。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国际社会对2012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应在上述两个文件的框架内进行。而发达国家试图拟定一个新协议,其真实目的就是要摒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这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另一个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发展中国家认为,由于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并以优惠方式提供低碳技术。然而,在这些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分歧。

  因此,一些国际媒体认为,鉴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各种分歧,坎昆会议能否取得实质成果犹未可知。

  新华社记者 刘莉莉 王玉珏 刘健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快速注册新用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更多关于 坎昆 气候变化 气候谈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