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栖息地萎缩导致上海水鸟数量4年下降25%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1日11:5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郁文艳 通讯员 刘维光

  光临上海的鸟儿正逐年减少。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昨天发布的2010年上海水鸟资源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0年,上海水鸟数量从20多万只次,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5万只次。其中冬候鸟和旅鸟的数量下降最为明显,这与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湿地、栖息地质量下降、人工湿地消失、全球气候异常等有很大关系。

  去年对10个栖息地16次调查

  去年,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对上海地区水鸟栖息情况进行了16次同步调查,调查区域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崇明东滩鱼蟹塘、崇明北湖、浦东新区的南汇东滩、奉贤边滩、九段沙自然保护区、宝钢水库、三甲港、长兴横沙边滩和淀山湖等10处。

  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12种、145001只次,记录数量最多的10种水鸟分别为:黑腹滨鹬、斑嘴鸭、白鹭、环颈鸻、骨顶鸡、绿翅鸭、绿头鸭、灰林银鸥、罗纹鸭和大滨鹬,占到记录总数的66.53%。从鸟类的种类分布来看,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最多,为88种;其次分别是奉贤边滩的83种、崇明东滩保护区的72种;从鸟类的数量分布上来看,崇明东滩保护区最多,达到55179只次,其次分别是南汇东滩和奉贤边滩。

  然而,让鸟类专家担忧的是,近年来,除奉贤边滩和崇明东滩保护区的水鸟数量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区域的水鸟数量均出现了下降,其中崇明东滩鱼蟹塘和九段沙保护区下降明显。 2006年至2010年间,上海冬候鸟和旅鸟的数量也在逐年下降,其中雁鸭类和鸻鹬类下降最明显。

  栖息地萎缩、互花米草肆虐

  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指出,上海的水鸟栖息地逐年萎缩是导致水鸟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沿海的人工栖息地大面积丧失,导致迁徙和越冬水鸟没有适宜的栖息地栖息,其中崇明东滩鱼蟹塘和南汇东滩禁猎区的栖息地丧失最为明显。

  此外,现有自然滩涂的栖息地质量也在下降,除崇明东滩保护区外,其余各区域的沿海滩涂在近五年内均遭遇大面积围垦,其中南汇东滩在超强度围垦后,自然滩涂基本消失。

  此外,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扩散也是影响栖息地质量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目前崇明东滩地区的互花米草面积已达1899公顷,占东滩地区滩涂植被总面积的49.54%。部分区域已形成成熟稳定的互花米草群落。这种入侵植物的扩张会导致那些鸟类喜欢栖息、并能提供丰富食物来源的植物群落大量消失,从而影响鸟类生存。

  全球气候异常、西伯利亚—澳大利亚整个迁徙路线水鸟数量下降等因素,也造成了本市水鸟数量的总体下降。此外,在沿海区域内还存在着一定偷猎现象。据2010年度的执法情况统计,全市全年共处理各类偷猎案件332起,拆除各类网具(窝棚)694张(处)。尤其是在南汇东滩、奉贤边滩、横沙边滩、崇明东滩等地,张网捕鸟及投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水鸟 东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