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第一岛主10余年致力于海岛生态维护(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12:09  《环境与生活》杂志
莲花岛上的禅宗艺术馆 莲花岛上的禅宗艺术馆

莲花岛上的国际艺术家工作室 莲花岛上的国际艺术家工作室

朱仁民和他在莲花岛上创作的以渔民为原型的罗汉雕塑。 朱仁民和他在莲花岛上创作的以渔民为原型的罗汉雕塑。

  ◎本刊记者 朱艳

  2006年,朱仁民把“永久免费参观”的牌子,竖在了莲花岛的入口处。

  被人称为“新中国第一岛主”的朱仁民,最近常常被人提起,但这位“岛主”并非只是人们想象中的富商,景观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这些身份似乎更能凸显他的特质。尽管他也是位成功的商人,他带领的设计和工程团队每年完成的工程量价值达10亿元到20亿元。

  当《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电话连线朱仁民时,他说:“最近很多人问我海岛的事情,其实我对买岛没感觉!”而了解朱仁民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买了海岛,而且还十几年如一日尽己所能地保护海岛。

  “不能损伤一丝一毫的天际线”

  有关朱仁民1996年买下无居民海岛的故事,十几年前就有外国媒体报道过了,最近由于国家政策鼓励私人开发无居民海岛,国内媒体又开始为此事报道他,让他有点不明所以。对于当初变成“岛主”的动机,他说:“我不是去赚钱的,是去保护生态的。”

  被朱仁民买下并取名莲花岛的这个小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以南1000米的海上,面积只有约6000平方米。在他眼里,该岛犹如观音菩萨平静地躺在海面上,独立海天,自成一体,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牵强。

  朱仁民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外孙,他母亲潘秀兰是潘天寿的长女,父亲曾在国民党银行任高职。朱仁民7岁那年(1956年),一家5口在“反右”运动中被下放到舟山。

  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朱仁民成长、作画,功力与日俱增。

  1978年,朱仁民开始创作300米水墨长卷《大道·海天篇》,几年下来,他一直醉心于这幅巨作。意外发生在1980年底,他在作画时突然一阵头晕,随后栽下梯子并摔伤了腰椎。医生宣判他永远也站不起来了。受伤后,母亲让他在普陀山一座叫隐修庵的破庙中静养。透过窗户,他能看到一座孤岛,这就是他后来买下的莲花岛。冥冥中,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和这座岛有了联系。

  4年后,朱仁民奇迹般地站起来,能拄拐走路了。后来那几年,他揣着300多元出发,闯了15个国家和地区,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做景观设计,日子过得不错。

  然而,他的人生迎来了又一个意外。1992年,他回国筹集资金,在1996年花9万元买下了莲花岛40年的使用权。“人们要填埋海岛用来盖房子,我得知后很心痛,就回国做这个事情。”

  朱仁民说:“以投资的角度来说,购买莲花岛是一个亏本买卖。”的确,莲花岛的投资价值很可疑,因为每年到了农历八月十八,海水上涨,风浪来袭,整个岛屿就几乎被浸没;待到农历三月初三,海水落至最低,海岛的全貌才浮现出来。

  朱仁民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保护这个小岛的原生态。在保护海岛轮廓线且不破坏岛上一草一木的前提下,他花了十几年时间,数千万元,用当地石块垒起具有海岛民居风格的艺术馆和国际艺术家工作室,并精雕细琢出500尊以舟山渔民形象为原型的罗汉。“小岛的核心理念,是不能损伤一丝一毫的天际线,保存原生态。……我想把这里做成一个生态文脉的范本,看起来像是把建筑轻轻地搁在山崖上,其实承压是在海底,这样的建筑,造价是普通建筑的8到10倍。”

  2006年,朱仁民把“永久免费参观”的牌子,竖在了小岛的入口处。

  “我不赞成纯商业性卖岛”

  谈到时下国家鼓励私人开发海岛,朱仁民说:“我不喜欢时尚、休闲、赚钱的海岛开发模式,不赞成纯商业性卖岛。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土关系着子孙万代的事情!一个海岛几十万年才能形成,大象无形,不能破坏!”

  朱仁民在建设莲花岛时,许多人不能理解,“没人关心,一个人,十几年,花了几千万,没人知道。他们认为我是个人英雄主义,当然,我知道后人会把我当作精神英雄、民族英雄。”朱仁民说。

  建设之初,朱仁民几乎停下了公司里所有的工作,埋头设计、规划莲花岛,背着一摞方案穿梭于上海、北京、南京、苏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他甚至到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查阅、考证,搜集大观音和五百罗汉造型的设计资料。

  他到美国取得了自由女神像的资料,到日本找到东京120米大佛的资料。此外,他还请同济大学做风洞试验,请美国研究机构做材料的耐腐试验,与中国航天部晨光机械厂领导谈主体工程承建事宜,请国家海洋局、北京地质大学专家组织地质调查。如此奔波了两年左右,他搞到的图文数据堆满半辆面包车,可卖画攒的钱也“挥霍一空”。

  让朱仁民欣慰的是,他办公桌前“硕果累累”:可行性分析报告、地质勘察测绘报告、风洞试验报告、抗雷击、地震、海啸、台风试验报告、地基岩体分析报告等,还有项目审批立项批文、总体规划设计……

  “当岛主,得有人文精神”

  就这样,朱仁民这个公司法人捋起双袖,天翻地覆地干了起来。

  改造一座荒岛并非易事,供水供电如何解决?公路怎么修?光缆怎么铺设?

  每一个琐碎的细节,朱仁民都亲力亲为。最具有戏剧性的是,改造“荒岛”期间,他赶上地方政府大搞填海工程,朱仁民被勒令停工,甚至有手下的工人被带走。不过,问题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如今的莲花岛已活脱成了一幅大地作品:岛上根据渔民形象雕塑的罗汉形态各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虽然沉入海水,但潮落之后,又会携沙砾浮现。这一幕让朱仁民感悟到:随着工业化的铁蹄碾过城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速,人性中对美的追求与渴望正在遭遇最大的挑战。

  坚持开发莲花岛这么多年,朱仁民承认自己很累,累不怕;很辛苦,辛苦也不怕,怕的是辛酸,“我们曾为了一个珍宝岛和苏联打,现在少了一个岛,似乎根本不会心痛。我时常讲,国家现在不缺钱,不缺法律,不缺技术,我们缺人文精神。”

  谈到海岛开发,朱仁民再三强调不是有钱就能开发好一座岛,不仅国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岛主”的人也必须有高度的大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我们这种人,注定是来受苦的”

  尽管身为“岛主”,但朱仁民不认为自己是个做海岛的人,而是做生态的人。“我是在用一个个实际案例证明我的理论,我不是在玩儿,将来还会出一本书,三五十年后,让后代去看:有一个爷爷,他是怎么保护海岛、保护生态的。”

  30年前,朱仁民就提出了“心灵生态、自然生态和艺术生态”的理论,然后又义无反顾地去践行,“做这个事是亏钱的,我并不像外人说的,是要过过当岛主的瘾,事实上,岛主是很痛苦的,特别是在那个浮躁的年代,保护海岛比赚钱难得多,买岛之后的苦难都要自己一个人去承受,所幸我还是不遗余力地做下来了。”

  海岛建好后,朱仁民又去保护沙漠,搞出了西部国家级湿地公园——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他又去保护黄河、大运河、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专寻荒岛、沙漠、断崖、枯水源地等荒蛮之地,进行设计改造,最终留下一幅幅生态艺术作品。其中,海岛和水乡的规划建设完全是由他个人出资的。

  对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朱仁民觉得既苦又很坦然:“我们这种有人文精神的人注定是来受苦的,走在人们的前面,必须有这个承受。”(《环境与生活》杂志)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荒岛开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