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美国人申请来华采集野生动物标本引争议
特需狩猎,保护还是伤害?(热点解读)
本报记者 潘少军
日前,7名美国人分别通过国内的正安国际旅行社、中国妇女旅行社等两家代理机构,提出赴青海省都兰国际狩猎场采集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标本的行政许可申请,引发社会热议。随后,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委托,“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的12名专家对此进行了4小时的评审,多家国内媒体列席旁听。此次为何启动外国人申请来华采集野生动物标本的审批程序?此类“特需狩猎”活动是否可控,会不会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不良后果?
暂停5年后缘何重启?
狩猎场表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自然死亡,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利用
8月5日,“外国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标本采集行政许可申请”通过专家评审。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表示,将在核实相关申请材料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在20个工作日内对此申请给予批复。
在我国,出于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目的的“特需狩猎”,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野生动物猎捕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毕雁英表示,实际上,此类狩猎不仅向外国人开放,也向中国人开放,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中国人提出相关申请。
早在2006年8月,相关部门拟在成都举办首次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会,由于受到广泛质疑,此后,外国人来华狩猎活动被暂时叫停。
此次外国人申请狩猎的都兰国际狩猎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境内,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千米。其中,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马鹿、盘羊等5种主要可供狩猎的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988年与2009年的对比调查结果显示,都兰国际狩猎场的岩羊由约3万头增至约4万头,藏原羚由约480头增至1500头,白唇鹿保持约600头;而马鹿、盘羊数量明显减少,由约1000头分别降至约300头、200头。
据介绍,1988年—2006年,都兰国际狩猎场通过开展“有限狩猎”活动,共纳税400万元,并将狩猎所获资金中的280万元用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这对于保护当地牧民利益、野生动物资源都有积极作用。”都兰国际狩猎场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自然死亡,如岩羊每年为40—50头,藏原羚为20—30头,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利用,都被白白浪费掉。
“我们每年都组织几十名国内猎手,到非洲、南美等地捕猎100多种野生动物,国外的专题狩猎旅游市场是对国内开放的。”正安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我社接洽的外国人,按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行政许可法》,申请猎捕岩羊6只、藏原羚4只,既不违反国内法律,也符合国际惯例。”
“此次捕猎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可忽略不计。”都兰国际狩猎场负责人表示,2011年—2012年,按照当地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及猎捕率不超过5%的国际经验,建议在都兰国际狩猎场猎捕岩羊520只,猎捕率为1.22%;猎捕藏原羚53头,猎捕率为3.48%。
据介绍,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共接待国际猎人1101人次,狩猎野生动物总数1347头(只),狩猎收入3639万美元。据了解,外国人来华狩猎交纳的费用,除了狩猎场自留一部分,剩下的40%归省里、4%归州里、56%归县里。
猎杀能否带来保护?
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保护野生动物引发争议
得知相关消息,一直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北京市民高先生表示难以接受。“我们国家搞了几十年野生动物保护,在社会上也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如果你在课堂上告诉小学生,现在猎杀野生动物是为了保护他们,这种逻辑讲得通吗?况且还让外国人来猎杀,在情感上就接受不了。”
“如果少量猎杀野生动物做标本,有利于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没必要过于敏感和担忧。”山东泰安市民张先生表示,只要不是为了获取皮毛和食用而大量猎杀,并不违背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
大兴安岭林区一位农场职工表示,现在有些野生动物数量增长太快,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和动物的矛盾可能就难以解决。“城里人不知道,林子里的‘黑瞎子’经常下山抱羊,成群的野猪出来拱吃庄稼,打了犯法、不打就遭受损失,相关部门给的补偿远远不够。”
实际上,通过收费方式限量猎捕野生动物,在国际上也饱受争议。以美国为例,近年来,当地狩猎旅游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每年参与人员高达上千万,猎杀动物30多万只,消费金额达200多亿美元。但一些公众及动物保护组织也在不断抗议,反对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当成一种资源来利用,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我国,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遭到专家一致反对。但对于“特需猎捕”,不少专家持赞成态度。
“实际上,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允许国内外猎手,在不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稳定、有利于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的情况下,对野生动物进行少量猎捕。采集野生动物标本,自然也是合法的。”毕雁英表示,通过猎捕少量野生动物,将获得的资金反哺于大量的野生动物保护,是一种可持续的野生动物保护办法。
“特需狩猎”是否可控?
狩猎场表示,误打、误伤的情况过去从未发生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监测方面,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例如,对野生动物数量统计误差较大,对动物死亡原因缺乏调研等,这些都影响到对狩猎影响的评估。
比如,一只雪豹需要200只岩羊供养。如果雪豹和岩羊的统计数量出现偏差,对岩羊的狩猎活动,就可能对雪豹的生存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崑建议,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猎捕率不超过1%,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猎捕率不超过0.5%,应远低于国际上5%的猎捕率标准,这样就能充分保障动物种群的安全。
此外,有专家还认为,应及时调整动物名录,例如,把野猪等数量增长较快的野生动物调低保护等级,进行适当捕猎,以减少其对庄稼的危害。
对于外国人来华狩猎的监控问题,一些专家也表示担忧:如果出现超打、误打、偷打的情况怎么办?
都兰国际狩猎场负责人回答说,狩猎场会派出经验丰富的员工全程监视,并在确认目标动物之后才动手,“误打、误伤的情况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
此外,这些狩猎者都要签约,一旦违约将会受到严惩。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李枫认为,狩猎场应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例如,给目标动物戴上标志铭牌、建立查验制度等,以确认不出现失误。例如,对于狩猎者来说,“打大不打小,打公不打母”还不够,还应加上“打生病的”,尽量剔除老弱病残的动物,以促进动物种群更加健康地繁衍。
链接
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同时也规定: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还规定: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