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海都兰猎场近年负债经营亟待国际狩猎重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0日09:51  新京报
猎人在青海都兰国际猎场捕猎到一只白唇鹿。 资料图片 猎人在青海都兰国际猎场捕猎到一只白唇鹿。 资料图片

牧民正在海拔较低的冬季草场放牧。到10月份,这里将成为野生动物和牧民争夺的“战场”。 本报记者 陈宁一 摄   牧民正在海拔较低的冬季草场放牧。到10月份,这里将成为野生动物和牧民争夺的“战场”。 本报记者 陈宁一 摄

猎人与猎获的盘羊、藏原羚 资料图片 猎人与猎获的盘羊、藏原羚 资料图片

  都兰猎场20年浮沉

  1992年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正式成立,猎场周边百姓亦得一定收益,2006年因争议禁猎,目前等待重启

  8月初,两起外国人申请来华狩猎的新闻,让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被公众聚焦。

  与国内其他狩猎场一样,这个初步成立于1985年的猎场,曾长期处于“隐秘”状态,直到2006年国家林业局拍卖野生动物狩猎额度。拍卖引来舆论质疑,活动流产,狩猎活动也“暂停”。都兰猎场停滞。

  这个猎场因何而生,如何经营,猎场的存在带来了什么?猎杀与动物保护是否冲突?在过去的26年时间里,都兰猎场与自然环境和周边牧民一起,经历了浮沉。

  高原的8月,阳光耀眼透亮。青海都兰县,都兰国际狩猎场(下称都兰猎场)的办公区,安静地蛰伏在都兰县林业局旁边。

  这是一栋平房,有4间办公室。8月16日,两间办公室的门关着,一间是空的。副场长罗布生坐在财务室中,与两名工作人员闲聊。

  如果是2006年之前的这个时候,狩猎即将开始,导猎员们已散布出去,了解猎物行踪和状况。9月一到,世界各地的猎人就会到来。

  都兰猎场总面积约1.3万公顷,大约16万只野生动物活动在这块土地上。包括雪豹、白唇鹿、岩羊和盘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这里曾被国际猎人称为,“世界一流高原狩猎场”。

  不过,都兰猎场已禁猎5年了。

  5年中猎场工作停滞。目前整个猎场只有5名工作人员。场长航庆加、副场长罗布生、2个财务人员,1个行政人员。

  5年过后,8月5日,两起外国人希望到都兰猎场狩猎的申请,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专家评审。

  都兰猎场看到了开猎的曙光。

  不过,70多家动物保护组织联名对外国人来华狩猎提出质疑。都兰猎场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保护动物背景下成立

  猎场副场长罗布生说,曾经,猎场与寺庙合作,让寺庙劝说牧民不要杀生

  在因这次国际狩猎申请被聚焦之前,都兰猎场并不被公众熟知,虽然它的历史已久远。

  1985年,美籍华人刘国烈到都兰县考察了很长时间。他发现都兰野生动物数量丰富,便向国家提出了办狩猎场的建议。

  狩猎是国际上通用的较成熟的开发利用野生动物的模式。国家林业局认为,狩猎是对野生动物的一种合理利用,同时带来的资金也能对保护动物起到积极作用,于是决定在都兰试猎5年。

  1985年,都兰国际狩猎场初步成立。在此前后,1984年,中国在黑龙江省的桃山林场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国际狩猎场。1988年甘肃省建立了肃北国际狩猎场,新疆也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多个国际狩猎场。

  试猎过后,1992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在都兰县成立了青海省第一个对外开放国际狩猎场。猎场作为都兰县林业局事业单位,自负盈亏。

  都兰猎场副场长罗布生介绍,猎场成立后,一个重要工作是巡山,阻止盗猎及当地人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他说,当地居民一直有狩猎的习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兰的牧民两三家有一把枪,每家每年起码要猎杀20到30只野生动物。直到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禁止随意狩猎。不过那以后“仍有极少数盗猎行为”。

  猎场刚成立时,有一次工作人员巡山,遇到几个村民背着猎物出来。五六户人家,杀了几只岩羊和野驴。工作人员把他们交给了森林公安。

  罗布生说,巡山时,如果遇到盗矿的,也会阻止。“这些人知道我们是国家部门,也怕。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警告。”

  猎场还发动居民参与动物保护。当时每人发了10元钱。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猎场与寺庙合作,让僧侣劝说不要杀生。有一些人主动将枪支交到寺庙。为此,猎场每年给寺庙三四千元。

  “服务”中进行猎杀

  打什么动物需要提前审批,狩猎中也不能随意选择,导猎员会指定年龄大的雄性动物作为猎物

  在狩猎活动中,猎场负责服务猎人。一个猎人身边,往往有七八个“服务人员”,包括管枪的导猎员、马夫、林业部门监督人员、旅行社的人等。

  其中导猎员至关重要,他们负责管理枪,还要确保子弹不伤及无辜动物。

  37岁的蒙古汉子勇军1996年成为都兰猎场的导猎员。他说,导猎员中有九成是蒙古族。

  导猎员熟悉动物的活动规律,带着猎人们爬山涉水,寻找目标。

  狩猎时,猎枪一路上都会背在勇军肩上,用时才交给猎人。多数时候,勇军追踪的是野羊。他说野羊最受猎人青睐。其中,盘羊因漂亮的犄角备受喜爱。

  猎人猎到野羊后,取其犄角作为战利品。勇军带着猎人打到的最大战利品是27英寸的羊角。

  在猎场,猎人并不能随意狩猎。打什么动物要提前申请,国家审批。罗布生说,一级动物基本不会通过。例如野牦牛的申请很多,不过至今都兰只打过一只野牦牛,是国家特批一个中东国家的王子。

  在狩猎过程中,猎人也不能随意选择动物,导猎员会尽量指定年龄大的雄性动物作为猎物。“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幼”是国际惯例。

  罗布生说,每一次狩猎活动,都是被严格限制。“最初,国家定下的狩猎数量是每年20多只。申请的猎人众多,放开了一点。平均每年40多只,比例大概是万分之三四。”

  对于每种野生动物每年可猎杀的数量怎么确定,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2006年曾向媒体介绍,国家林业局每年都组织科学评估和论证,并根据野生动物自然死亡率和调控野生种群数量的需要来确定。

  王伟说,理论数据可达15%,就是每年增长量是100头可消灭掉15头,实际上,每年猎杀数量大约在万分之二点七。

  罗布生介绍,最早时,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将国际猎人带到猎场来。后来,一些旅行社成为中介机构参与进来。中介机构每年带来20至30名国际猎人。

  猎人们高兴了,会给导猎员和马夫小费。一般从几十到上百美元不等。勇军说自己最多一次拿了1万美元,是一位美国老妇人给的。他带着她走了6天,捕获7只猎物。

  村民收益与“外汇”

  租草场、马匹给猎人,给猎人做马工。这样的事,由村长安排轮流

  在狩猎活动中,能得到额外收益的,不仅勇军他们,还有附近的村庄。

  都兰县巴隆乡哈图村57岁的公阿说,那时候,一有狩猎的消息传出,整个村庄就兴奋起来。

  每次村干部接到猎场通知,就开始分配人选。轮流来,不然村民会有意见。“你家的马,我家草坪,他家马工。都分好了。这次我上了,下次就轮到他。”

  一般,猎人会租下村民20亩到30亩的草场。冬季能收租金5000元到6000元,夏季2000元到3000元。有时候只租10天,有时候租一两个月。

  牧民要做的是不让自己的羊群到那片草地上,并配合猎人狩猎,不惊吓了野生动物。公阿说,“这钱赚得比放羊轻松多了。”

  猎人还会租马,100元每天。村民为猎人做马工,也是每天100元。村民布柯巴叶有次给猎人当马工,他记得小费给了200美元。

  公阿和布柯巴叶估算,禁猎前,他们村里一个家庭每年额外收入有5000元。

  都兰猎场场长航庆加说,那时候老百姓的动物保护积极性很高。

  2006年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曾向媒体介绍,都兰国际狩猎场岩羊总数约2万头,每年用于国际狩猎的几十头,狩猎收入约20万-30万美元,其中一部分补助给牧民,每户增加年收入2000元至3000元。

  王伟认为,牧民由此也了解到了野生动物的价值,改变了对野生动物的传统观念,“自觉摒弃了任意猎杀的习俗”,“还主动为野生岩羊预留草场和抵制盗猎”。

  每年1到4月和9到10月,是都兰猎场对外开放的季节。每年约接待国际猎人20到40人。

  根据统计数据,禁猎前,都兰猎场累计接待美、德、俄等国猎人668余人次。捕猎岩羊、藏原羚等野生动物980只。

  罗布生介绍,猎物的价格从始至今,以美元计算且没有变过,例如岩羊是7500美元。最早的时候美元坚挺,国内物价低,换算下来,猎场获益颇丰。 都兰国际猎场的一份材料称,猎场为县级财政每年创收200万到300万人民币。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至2005年底,我国共接待国际猎人1101人次,狩猎野生动物总数1347头(只),收入3639万美元。

  王伟认为,这与以往老百姓“猎羊吃肉”的原始利用方式相比,“价值增长了数百倍”,从而也能使当地政府和群众更加珍惜野生动物资源。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