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志蓝行动阿拉善站系列报道:返牧现象困扰生态移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13:49  21世纪经济报道
返牧现象困扰生态移民 返牧现象困扰生态移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罗文胜 内蒙古阿拉善报道

  “治沙需先移民,但移民要有长远规划。”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王新民告诉本报记者,90年代开始,阿拉善盟开始实施退牧还草政策,以人退促沙退,“20年经验表明,生态移民必须配套城乡一体化改革。”

  阿拉善盟共有牧民7万人,已经完成移民2万人,计划再移民4万人,最终实现牧区人口10000人、牲畜100万头的草畜平衡目标。

  一开始,政府的做法是将牧民转化为农民,马上出现争地矛盾,仅有50万亩耕地不敷所需,农耕面积扩大,生态受到新一轮破坏;从2005年开始,阿拉善盟调整发展战略,农业不再向绿洲集中,不再新开垦土地,采用“转移集中战略”,将生态移民直接安置到二、三产业,形成半城市化的牧民新村群落。

  “移民成效,关键看城乡一体化的融合程度。”王新民称,移民安置经费有限,牧民又享受牧场承包50年不变的政策待遇,搬迁后农牧民如不能融入城市,往往出现回迁现象,好不容易获得生态涵育的草场,又重新面临放牧,耗资建成的一些移民新村,又出现空置浪费现象。

  王新民称,以往一只羊售价4-600元,现在一千多元,就凭这几百元差价,移民新村留住牧民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据了解,阿拉善移民户享有诸多政策扶持,退牧还草、公益林项目两个项目补贴每年可领1.2万元;护林员在18-59岁牧民中招聘,年工资1.8万,这些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足之处是农牧民参与度不足。移民生态项目资金,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主要在政府系统内运作,农牧民被动接受政府的政策,没有内化到自己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态移民还存在反复性。

  由《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上海大众全新帕萨特主办的“志蓝行动气候变化观察团”阿拉善站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拉开了活动序幕。活动将组织气候变化专家、旱地生态保护专家和媒体记者、NGO、社会志愿者走进阿拉善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更多关于 气候观察 阿拉善 返牧 生态移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