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明年有望推行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5日06:55  东方网-文汇报

  自今年6月上海正式公布空气质量以来,不少市民反映,本市空气质量预报与人体自身感觉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明明预报的是好空气质量,但看上去天灰蒙蒙的。”

  是本市空气监测不够精准,还是市民感觉与监测数据不对称?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据她介绍,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能反映更细小颗粒的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还有可能增加臭氧标准值数据。

  PM2.5是灰霾主因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上海市空气质量监测并公布的是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伏晴艳解释说,城市中常见的灰霾天气,PM2.5往往是主因。这些还不到头发丝1/20粗细的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PM2.5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因而,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PM2.5浓度越高,呼吸系统病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同步增高。

  一般来说,人为污染,如飞机、船舶、化工企业、发电厂等排放产生的污染物均以细颗粒物为主,虽然看不见,却严重影响着人体感受。而外地沙尘输送所带来的污染物则以粗颗粒物居多。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治理污染,特别是对建设工地扬尘、城市粉尘等粗颗粒物治理,改善明显。相对来说,PM2.5细小颗粒物改善不多,也未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以致形成质量预报与公众感觉的差异。从这点看,PM10已难以真正反映城市空气质量了。

  部分区域已在内测PM2.5

  伏晴艳指出,天灰蒙蒙并非就是“污染”,得靠科学仪器测出来。据她介绍,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上海已有一些区域正在尝试PM2.5的监测,并纳入内部空气质量监测。目前,已有杨浦、宝山、虹口等近20个监测点,在近一至五年里开始监测PM2.5。

  据介绍,2008年,我国着手制定了PM2.5的国家新标准,目前已经基本修订完毕。本月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次对细颗粒物PM2.5的测定方法、仪器设备等进行了规范,为接下来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做准备。“这次公布的PM2.5测定方法,是实验室中的手工测定法。这为今后自动监测站的测定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下一步监测和发布信息创造了条件。”

  据悉,上海最快有望在明年率先推行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还有可能在今后的空气质量监测中,增加臭氧标准值数据。

  从源头解决细小颗粒污染

  业内专家指出,在监测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及时向公众公开信息的同时,应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提倡多种植物;大力提倡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公众要自觉少开车;有关部门要适度控制城市车辆总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超标排放的汽车要严格查处;有关汽车制造商也要对超标排放车辆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

  同时,城市道路路面、汽车轮胎等,可以通过科研和攻关得到“绿色改造”,进一步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全面提升城市空气质量。

  本报记者赵维光

  相关链接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更多关于 空气监测 PM2.5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