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合国气候大会:从柏林到德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19:22  CCTV《经济信息联播》 微博

  1995年4月7日,为期11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一届会议在德国柏林闭幕,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从此,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涉及的各国义务谈判,也正式拉开了大幕。从1995年2011年,气候大会先后举办了17届,平均每年一届,先后有 192个缔约国认同气候变化大会官方草案。在这十多届气候大会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这份议定书直到2005年2月才正式生效。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两年,也就是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2月15日,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 而近几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最受关注的就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可惜的是,《哥本哈根协议》没有被缔约方大会通过,并不具法律效力,关于气候谈判依然在艰难推进。此后的墨西哥坎昆会议、泰国曼谷会议和德国波恩会议均未能打破僵局,人们再一次把希望寄托在了此次德班会议身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