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香港同日公布PM2.5 各监测点无一超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08:15  南方都市报 微博
PM 2.5数据每小时更新 PM 2.5数据每小时更新

  PM2.5正式与公众见面!昨日深港同日起公布PM 2.5(微细悬浮粒子)浓度监测值,两地各监测站点PM 2.5监测值无一超过新国标75微克/立方米。截至昨晚9时30分,深圳沙井监测站所测PM 2.5日均值58微克/立方米为全市最高;而香港元朗监测站在傍晚5时所测的74.1微克/立方米为全港最高。

  香港14个监测站中,3个设在繁忙街道路边,4个设在人口稠密兼有工商业发展的住宅区;而深圳提供监测数据的18个环境监测站,基本设在环境良好的学校和公园,有市民质疑,深港选址迥异,取得的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PM 2.5数据每小时更新

  深圳市人居委依照去年年底向公众做出的承诺,于昨日正式公布PM 2.5等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市民可登录深圳市人居环境网(网址:www.szhec.gov.cn)和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网站(网址:szems.szhec.gov.cn),实时查询全市的PM 2.5等环境空气质量数据。

  昨日,深圳市人居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PM 2.5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市民可网上实时查询空气质量指数。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李水生介绍,网站发布内容包括,各子站的二氧化硫1小时平均值、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值、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即PM 10)1小时平均值和24小时滑动平均值、一氧化碳1小时平均值、臭氧1小时平均值和8小时滑动平均值、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即PM 2.5)1小时平均值和24小时滑动平均值、空气质量指数(A Q I)、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以及空气质量指数类别等。

  目前,网站对于PM 2.5等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并提供健康和出行指引。当PM 2.5超标严重时,市人居委将通过天气预报平台和手机短信系统,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市民注意。而在相关网站上,也会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进行特别提示。

  昨日中午,南都记者来到了洪湖公园监测点,这个监测点到洪湖公园正门需步行5分钟左右,四周植被情况良好。记者看到,监测点的显示器上显示:洪湖子站日PM 2.5均值24微克/立方米。很明显,这一数值远低于新国标规定的75微克/立方米。

  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PM 2.5的监测手段,目前环境监测站采用的监测方法多为差分光谱法,平台上安装一台发射器,距此250米开外的地方,则设有接收器。发射器发射出紫外线光谱,不同的污染物质对光谱有不同的吸收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技术人员反推出污染物的浓度。监测站顶层还设置了3个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头,以及辅助的气象设备。

  昨日PM 2.5日均浓度无超标

  目前,深圳共设18个大气自动监测子站,包括6个行政区和三个新区。本月底,大鹏新区将安装一座监测子站,南澳则在今年年底设置监测子站,至此,全市大气自动监测子站数量将达20个。

  在18个自动监测子站中,荔园子站早在前年开始对PM 2.5进行检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全面性。市人居委在荔园子站对PM 2.5进行研究性监测结果表明,深圳PM 2.5日均浓度值较高时段出现在1月份和12月份,按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评价,荔园子站2011年PM 2.5日均浓度全年超标为12天。

  李水生表示,随着今年新国标的实施,深圳PM 2.5超标天数将比往年增多。今年1月份PM 2.5月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全月有1天超标,时间是1月28日,当日的日均浓度值为76微克/立方米;2月份PM 2.5月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全月没有超标情况。

  截至昨晚7时,全市18个大气自动监测子站监测到的PM 2.5数据显示,深圳PM 2.5日均浓度无一超过新国标7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优。其中,沙井监测站所测PM 2.5均值62微克/立方米为全市最高,空气质量为良。

  昨日实测数据:

  下午2时沙井(海上田园)以82毫克/立方米成为全市之首,超过国标。

  下午3时沙井(海上田园)升高到85毫克/立方米,横岗(梧桐学校)仅为6毫克/立方米。

  下午4时福永(福永小学)以94毫克/立方米成为全市之首,沙井为87毫克/立方米,横岗7毫克/立方米为全市最优。

  下午7时观澜(观澜河附近)65毫克/立方米成为全市最高

  晚上8时横岗45毫克/立方米逆转成为全市最高,最低的出现在坪山。

  横岗空气最优沙井空气最脏

  昨日,不少市民看了一天网上公布的PM 2 .5每小时滚动检测值,还是觉得有点“不可信”,横岗的全日监测数据最为“优良”,而位于沙井海上田园的PM 2.5日均值62微克/立方米,比香港的繁华街头还差?有市民建议,环保部门应该在公开数据的同时,做好阶段性分析和检讨制度。而数据一旦公开,也可以邀请民间组织和第三方进行监测,作为补充和参考。

  版统筹:南都记者朱倩

  采写:南都记者朱倩 何奕 石秋菊 林燕德 刘颖 韩志强 实习生张一鸣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PM2.5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