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保局长的微博试验场:挨骂背后的是非(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5日09:51  北京青年报

  “这个可以有”、“有木有”、“拍砖”、“脑残”这些字眼都是他微博常用到的,“给力”、“围观”、“抓狂”等等表情图标也时常点缀在他的博文里,加上他说话的风格颇有北京人直截了当干崩利落脆的那股劲儿,因此他的微博很有性情中人的感觉。

  然而若是就此以为他的微博和回复是兴之所至,信马由缰,那可是大误会。否则,八年“麦霸”岂非白当了?“狼王”说,什么东西在微博上说,什么时间说,哪句话需要回复,怎么回复,不回复的怎么处理,他都要想好才做。“我一天就一两条微博,有时有想写的内容,就翻来覆去想,可是没想好词就不能写,突然谁给提供一个机会,可以借题发挥,就说了。”

  “我现在发了——”说着,他点开自己的主页,“到今天发了925条微博,这在大多数博主中都算是少的,还别说我这种粉丝过百万的。但是我的回复多,都跟在评论下面,这样微博一条是一条,有独立观点,评论则一堆是一堆,别人看起来你这微博像是一个刊物。现在@我的5万4,我给别人的评论3623条。还和1200人有私信的关系。”

  “没想好怎么说时就不能说。这个原则说得高尚点儿,叫有社会责任感;说得通俗点儿,叫要惹事儿也得会平事儿;用媒体专业性的话说,叫议程设置:你提出问题,吸引眼球,最后你得收场,不能挑了事就完了。别人的微博可以,公务人员的微博不能以挑事为目的。”

  压力

  #五十多年没挨过的骂都挨了#骂声如麻,那我就当吃麻辣鸡丁吧,把辣椒都刨开,找到鸡丁吃。

  “巴松狼王”多次表示,开微博“鸭梨(压力)山大”,这不是使用网络语言跟网民套近乎,也非自谦之词,而的确是他的真实感受。

  他见过的最大的一枚“鸭梨”,伴着去年10月末11月初的连续雾霾天气降临。专业术语PM2.5一夜之间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

  他说,那是他第二次承受大阵仗的压力——上一次是北京奥运会之前。奥运年,他要应对中外媒体关于空气质量的不停诘问,开了15次新闻发布会,接待1400人次记者采访。“既庆幸又无助的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要说什么,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不该说什么。”一切应答分寸,尽靠自己体悟把握。

  这一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在11月初的那几天,他把五十多年没挨过的骂都给挨了。开始的连续雾霾天,他在和网友谈雾,谈污染,谈两者叠加后的情况这些专业问题的科普,到PM2.5成为热词的时候,他的实名认证微博无疑就成了网谈的靶心。

  他在微博中写过“有多少人喜欢听实话?一觉醒来,突然感悟:实话是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话,而不是让什么人都喜欢的话。”在刚出版的《微薄之力在微博》一书中,他把这句话补全了:“做新闻发言人最根本的技巧是熟悉你所从事的业务,知道你要说什么。我可以不说,也可以少说,但我从不瞎说。……领导喜欢听不惹事的话,公众喜欢听邪乎的话,媒体喜欢听有冲突的话。”

  在微博上,他也以做新闻发言人练就的功力做着他的“自媒体”:只说能说的,但不瞎说。“清楚我是什么角色,我能说什么话,能说到什么程度,什么是不该我说的。”他不厌其烦地一条条回复,做着环保专业知识的科普解读。

  不过在当时群情激愤的网络语态里,坚守如此的一小块阵地,简直“弱爆”了。那些天,每天只要一打开微博,粉丝数量都好几千地往上涨。事后看,这场PM2.5大讨论让他的粉丝数从之前的8万迅速翻了一番。

  但是,那是怎样的粉丝增长?很多的评论,什么也不说,就是指名道姓加上纯脏话,或者咒他“死于肺癌”这类毒舌言语。

  压力最大时,他发的一条微博是,“……北京空气达标天数1998年只有100天(27.4%),2010年是286天(78%)是事实。但过去一年增长5个百分点,现在一年只能增长一两个百分点,一年还有20%的左右天数不达标。煤烟、尾气、扬尘、工业减排的进程还在持续,可几个雾和污染搅在一起的天,像是要过不去了,敢问路在何方?”当时得到的网友评论是“杜局HOLD不住了”。

  “路在何方”作何解?“我也不知道这事得让我一人扛到什么时候,问我心里话,就是不知道得让我扛到哪年。”

  怎么就扛上了?“还不就是因为有这么个微博。本来我一直就是媒体采访我得接着,推不出去。而且我的态度是善待媒体,手机24小时开机,让媒体随时找得到我,而且有问必答。”

  想没想过休眠,暂不看微博了?“为什么不看?我也没做错事,骂声如麻,那我就当吃麻辣鸡丁吧,把辣椒都刨开,找到鸡丁吃。污言秽语可以不理,找到几个真正讨论问题的,我还得回。确实有人劝过我,这两天甭说话了,我说不行。”稍停,狼王补了一句,“我这性格可能得改,不撞南墙不回头。”还能改吗,性格?

  追求

  #良性平衡有利于发展#幻想网络上一水儿地说什么,一个不真实,再一个也不现实,而且也不一定好,生态平衡就好,良性平衡有利于发展。

  其实,那些天网民劈头盖脸给他提出的问题,早已不是科普问题,对于一个个人微博而言,肯定是大大超载了。而他知道“干什么说什么”,只讲科普问题。

  “关键问题是你怎么对待这件事,空气质量是减排治理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这是我的基本态度。只有我说过北京的空气质量从来没达过标。他们问我:杜局您这话能说吗?怎么不能说?我一直都说,PM10这一项一直都超标,所以我才不赞成盯着PM2.5的数据没完,肯定也是不达标。不治理再怎么检测也改变不了。我说这么雷人的话,怎么没人跟着炒了?因为没得炒,实话。”

  在2000年到环保局之前,杜少中在市政府信访办工作,加上新闻发言人的经历,都让他的承压能力超强。“公众参与是好事,就算骂我两句。公众参与你不能求全责备,顺势而为也不是什么坏事。公众参与的特点不是按照你的时间表进行的。”

  所以,就在十几天前PM2.5再度成为网议的热词时,他又发了一条微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更应该关心大气污染物消减,空气质量一天天地好起来。但这‘嘴架’看来也是少不了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也有毛病,本来似乎可以没我事儿了,可又说话引火烧身,那就请大家拍砖吧。”

  但他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悄悄发生的变化。“去年11月,我发一条关于空气质量的微博,可能骂你的是绝大多数,很多是只有脏话。我最近发的这条,还是我一向的观点,有1千出头的人转发,将近500人评论,这500人中,一半左右是骂你的,余下的,一半是模棱两可,一半是赞成。这个,一个是对空气质量的理解越来越接近了,第二,对你的方式接受度越来越高,我觉得还是很令人鼓舞的。这个同样的内容我将来还要发,过一个阶段我就会再重发一次,研究大家的反应有什么样的变化。”

  “网上网下我都不追求没批评,追求的是生态平衡,幻想网络上一水儿地说什么,一个不真实,再一个也不现实,而且也不一定好,生态平衡就好,良性平衡有利于发展。”

分享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环保 杜少中 空气质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