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水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而与地表水联系密切的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前不久,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结束了首次“江苏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调查显示,全省大部分深层地下水经过适当处理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但地表以下60米内的浅层地下水却不容乐观。“从浅层地下水情况看,江南区域优于江北地区水质,山前平原相对污染较轻。”调查专家说。
首次系统摸清全省地下水污染
2006年,江苏地调院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江苏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进行了区域水文地质补充调查、污染源调查;基本查明了地下水质量现状和污染现状,进行了浅层、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检出、超标评价,对集中或分散饮用地下水开展了适宜性评价。
据了解,此次地下水污染调查面积覆盖全省范围,水文地质调查点共计3000余处,污染源调查点1441个。结果表明,2008年,全省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以生活饮用,总量约为8.3亿立方米,比2002年的13.2亿立方米下降了37%。地下水氛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其中地表以下60米内的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下降的原因,专家认为一方面为开采量调查更精确,另一方面则由于全省性的自来水普及工程。而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下降则由于行政部门压缩工业部门的开采量。
江南区域浅层地下水优于江北
调查全面评价了地下水质量,对涉及人们饮水安全的饮用水井进行质量及饮用水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深层地下水适宜程度较高。表明绝大部分地区所饮用的深层地下水经适当处理后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但是,浅层地下水则不容乐观。调查人员分别从地表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镇污染等角度总结、分析了江苏地区污染分布特征:江南区域优于江北地区水质,山前平原相对污染较轻。专家们认为污染的原因,一是产业转移是导致污染事件频发的基础;二是企业自身违规排污。而铁、锰、氟、氯化物(沿海地区)等超标因子,多受堆积物母岩成分、沉积历史、沉积环境的影响,属于原生型天然含量异常。
“划”出地下水污染防治五大区
专家们将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分为五大区域:重要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修复治理防护区、重点防护区、一般防护区、自然防护区。
今后要建立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
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深层地下水,而对浅层地下水重视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浅层地下水因其具有稳定的补给、不易引发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隙等地质灾害而愈来愈被重视,将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今后应加强对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地质环境效应评价,为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该院专家介绍说,我省境内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地表水系发育,降雨量丰沛,但“三废”任意排放现象普遍。应加强防污立法,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今后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真正实现地下水源地预警预报工作。
地下水五大防治区
1、重要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为已经开发、或者已经进行规划的集中开采的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区域,主要分布于苏南沿江区域;
2、修复治理防护区是指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差或较差,污染源多,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选取化工厂、垃圾场等有机污染超标的典型点,进行修复治理;
3、重点防护区主要分布于苏中长江两岸及苏北沿海地带,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较差,相对较重要的分散供水源区,污染源分布较多;
4、一般防护区主要分布于江北、苏南区域,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较差或中等,污染源分布较少,地下水点状污染,供水量较少地区;
5、自然防护区主要分布于宁镇低山丘陵分布区、太湖流域中部的区域等,该区域防污性能良好,污染源分布较为稀疏;地下水基本未污染,供水量小且分散分布的地区。(通讯员 陈娟 陆徐荣 记者朱姝)
(原标题:江苏省首次摸清地下水污染状况 将划分为五大类防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