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甘肃张掖倾力打造河西走廊湿地之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13:56  中国新闻网
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湿地嬉戏。资料图 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湿地嬉戏。资料图

  中新网张掖9月16日 (记者 侯志雄) 秋高气爽的九月,记者随“全国网络媒体河西行”来到了甘肃张掖。这个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的城市,大自然恩赐了黑河,又在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湿地,因此张掖倾力打造河西走廊的“湿地之城”。

  张掖湿地:城市发展建设的“潜力股”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诗人罗家伦在观瞻张掖后的感叹成为对这个城市最美好的赞许,出现在当地各种介绍材料之中。

  张掖境内湖泊遍布,有各类湿地21万公顷。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张掖的甘州古城里的水湖池塘面积还占到全城的三分之一,城里城外苇溪连片、碧草连天、山光湖色、流泉淙淙,是得天独厚的“水韵之城”。

  从上世纪以来,生活在湿地上的人们为了生存,对张掖“水乡泽国”的优美环境熟视无睹,填湖造庐、埋地修路。连片的苇溪被蚕食,成片的湿地被开垦。至本世纪前几年,这里已如同满身伤痛的“病人”,急需医生的处方对症下药,以解病痛缠身之苦。

  2008年,张掖市的决策者通过精诊把脉,开出了一剂“良方”:顺应自然,恢复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形成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将湿地保护作为启动城市发展建设发动机的钥匙、生态立市的坚强后盾。

  短短一年时间,一片片沼泽地、一方方芦苇池重现生机。记者采访时看到,在湿地间一些农民正在翻腾着土地。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永成介绍说,劳作的农民不是在毁草种地,而是将原来因种植农作物遗留在湿地里的地膜清理出来,清除白色污染。

  滨河新区:甘州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绩优股”

  众所周知,生态保护与建设是长效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弯道”。甘州区跨越“弯道”的秘诀就是:构筑金张掖地标性建设群和景观带,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区——滨河新区。

  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近期规划投资30亿元、远期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滨河新区正式开工建设。新区定位为高档住宅、商务会展、教育科研和旅游休闲四大功能。滨河新区将成为张掖市整个湿地保护工程实现“弯道跨越”的实践者。

  仅半年多时间,记者在滨河新区看到,一条花团锦簇、绿意盎然足有10公里长的绿化景观带呈现在面前,双向六车道的滨河大道上,路网框架纵横交错。站在已建成的新区防洪大堤上,上百辆大型挖掘、运输机械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

  甘州区区长王海峰说:“开发新区、提升旧城、推进城乡一体化,甘州区必须走在全市各县的前列。滨河新区在建设速度、单位时间里完成投资规模,创造了张掖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外人看来,只是在戈壁滩上修了几条路、栽了几行树。但在投资商眼中这里却成了生金生银的黄金宝地。截止目前已有3亿多元的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滨河新区,涉及教育、住宅和酒店等项目。完

(编辑:SN04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河西走廊 湿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