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洱海周边一些水生植物茁壮成长的生态湿地上,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湿地水生生物高出水面的部分,都附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颜色艳红的生物卵。
据洱海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生物卵是一种名叫福寿螺的外来螺类的虫卵。粘附在水生植物上的每一堆虫卵里,就可能有5万粒虫卵。“这样的繁殖速度快得惊人,已对洱海湿地的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及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严峻
今年的入侵数量超往年
洱海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福寿螺食量大,爱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会污染水体。因每只雌螺可年产卵3至5万粒,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栖息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都是福寿螺的寄主。这种外来螺类的侵入,将大量采食洱海水生植物的根系,对洱海湿地上的水生植物造成灾害。
目前,国内所有农田灌溉范围共同面临福寿螺入侵的威胁。今年在洱海周边出现的数量,已多于去前年,洱海管理部门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消灭这些入侵的福寿螺,但目前仍没有有效的办法制止其大量繁殖的趋势。
治理
每年投20余万专项资金
据介绍,福寿螺去前年就开始在洱海周边出现,传播渠道可能有3种:从洱海上游传播下来、市场购买或是放生。洱海管理局每年投入20余万元经费,对其进行专项治理。由于福寿螺的虫卵主要粘附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植物上,不能进行机械化的大规模作业,目前也没有找到其他更有效的治理措施,只能采取人工铲除的方法进行治理。
洱海管理局今年已投入3000多个工日,14万元治理经费,对入侵的福寿螺粘附在水生植物枝干上的卵体进行人工铲除。
危害·生态
污染水体破坏食物链
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除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外,福寿螺还会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危害·人体
食用未熟福寿螺易染病
人食用了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属脑膜脑炎的一种。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小档案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的雌螺可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因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当做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其含脂量低,还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目前,福寿螺因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已被广泛养殖。
首席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