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调查陆生脊椎动物17年少了148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8日10:08  都市快报 [ 微博 ]
金雕:国家1级保护动物。温州以前常见,现在很少。 金雕:国家1级保护动物。温州以前常见,现在很少。

黑鹳:国家1级保护动物。温州曾出现,现在没发现。 黑鹳:国家1级保护动物。温州曾出现,现在没发现。

华南虎:国家1级保护动物。温州曾出现,现在没发现。 华南虎:国家1级保护动物。温州曾出现,现在没发现。

豹猫(又名狸猫):国家2级保护动物。温州以前很多,现在罕见。 豹猫(又名狸猫):国家2级保护动物。温州以前很多,现在罕见。

  热词:野生动物调查

  植被好起来了为什么野生动物更少了?吃住行都面临威胁

  温州调查陆生脊椎动物 17年少了148种

  ●温州有历史记录但本次调查没有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

  东方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猎隼(sǔn)、白颈长尾雉、白鹤、华南虎。

  ●新发现的物种(4种)

  福建大头蛙、天台蛙、短尾鹱(hù)和白眉鸫(dōng)。 福建大头蛙、天台蛙属蛙类,是地域性很强的物种。现在发现了 ,说明以前也有,只是没发现。

  短尾鹱(hù)是新取名的鸟,以前也有的。

  白眉鸫(dōng)属生活在大洋上的鸟类,可能是台风刮过来的。

  ●本次调查发现仍生活在温州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

  黑麂、金钱豹、鼋(yuán)、黄腹角雉。

  昨天下午,温州市金洲动物博物馆馆长刘鸣正在忙着布置新馆。

  61岁的刘鸣跟野生动物打了48年的交道,手头收藏的动物标本不下10万件。

  他最不想看到的,是自己收藏的动物标本成为“绝版”。

  1月15日,温州市林业局组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验收温州市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是金洲动物博物馆和温州大学共同承担的。根据两年多的调查,共发现温州有陆生脊椎动物361种,比17年前调查时少了1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跟历史记录相比减少了10种。

  在刘鸣收藏的陆生脊椎动物标本中,有上百种在这次调查中都没有发现。

  这次调查从2008年1月开始,到2010年8月止。

  刘鸣说,他们的调查以自己实地查找为主,其间他去了野外160多次,呆在野外200多天。

  “野生动物是活动的,所以蹲点守候是最好的办法。”刘鸣说,他蹲在一个地方四五个小时不动是常事。

  还有个办法,就是走访猎户。猎户天天上山打猎,附近有什么野生动物活动,他是“权威”。猎户打到的、看到的野生动物也可以记录下来。

  为什么这次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的数量比17年前少了148种?刘鸣解释,这不代表148种都已经灭绝了。以前猎户多,发现得多,而且调查范围这么大,他们实地查找也可能没碰到。

  但可以肯定的是,野生动物真的少了很多。让刘鸣印象最深的,不是种类,而是数量。“差远了!以前豹猫一个晚上碰到七八头,现在几个晚上运气好才能碰到1头。”

  刘鸣分析了温州陆生脊椎动物变化、减少的原因,我们大致从吃、穿、住、行4个方面来说说。

  通讯员 刘娜筱 本报驻温州记者 甘凌峰 文/摄

  吃:有毒食品

  首推老鼠药。稻子熟了,农民怕老鼠偷吃,要下老鼠药;播种时,怕老鼠把种子给吃了,干脆用老鼠药拌着种子播。

  野鸡学名环颈雉,它主要吃谷子、小麦、番薯等。要是吃了拌了老鼠药的谷子,就没命了。野鸡以前是优势种,现在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

  狐狸、黄鼠狼、豹猫以小动物为食,比如老鼠。老鼠吃了老鼠药中毒死了,它们再吃了老鼠,造成连环中毒。

  在这次调查中,温州原有的狐狸没有发现,黄鼠狼、豹猫也很罕见了。

  其次农药。17年前调查的时候,温州有7种啄木鸟,现在只找到1种。啄木鸟只吃虫子,农药广泛使用以后,虫子少了, 好不容易抓到一只也可能是有农药的“毒虫”。

  食物来源减少

  动物白天躲在山上,晚上是要出来觅食的。以前农民在山上有梯田,种小麦、番薯等,山脚下也满是田地。

  但现在温州工业发达了,农田变成了工厂、住房。

  而退耕还林本来是好措施,但对野鸡等动物来说,有吃的地方却少了。

  住:华南虎找不到自己的领地

  动物有自己特定的居住环境。华南虎、黑鹳、朱鹮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前温州曾有发现,现在没发现。

  华南虎:温州上世纪50年代还曾出现华南虎。华南虎领地意识很强,一般一只华南虎的领地为200平方公里左右。

  温州最大的特点就是小企业多,每个镇,每个村,甚至家家户户都有工厂。工业发展带来的过度开发,弄得山区支离破碎,现在想找一块200平方公里的山林都难了,更别说给一群华南虎找生存空间。

  黑鹳:主要生活在滩涂上,以小鱼小虾为食。17年前调查时发现过。刘鸣说,温州沿海的滩涂已经围垦得差不多了,几万亩几万亩地减少。

  朱鹮:生活在山区湿地,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等为生,最后发现的时间在上世纪60年代。

  原来较多的草原雕、金雕也少了。

  行:一不小心遇上电网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一群黄麂外出觅食,先是1只黄麂踩到捕兽夹,被捕;然后路遇电网,2只黄麂遇难;剩下的几只黄麂准备去山下的地里觅食,没想到却误入工厂,成了工人们的大餐。

  刘鸣说,现在野生动物出行,步步是陷阱。尤其是电网,只要动物经过,都得死。

  现在用液化气了,很少有人砍柴,植被茂密多了。这对野猪等动物来说是好事,但茂密的植被让野兔、野鸡等小动物跑也跑不动,生存艰难。因为野兔、野鸡适合生活在疏林里。

  温州曾经有两个大新闻,其实换个角度去看,也反映出了动物的“出行难”。

  2010年,温州县城以及多个乡镇出现金钱豹的踪迹。金钱豹不是想逛县城,它只是想找吃的,哪知一下山就进了县城。

  鼋(yuan)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2010年7月,永嘉楠溪江渔民撒网捉上了一只26斤重的鼋。虽然后来渔民把这只鼋放了,但据刘鸣分析,以前楠溪江的鼋很多,后来逐渐减少,甚至绝迹了25年的主要原因,正是人为的捕捉。“捕捉、药鱼、水污染……现有的鼋能不能保住还难说。”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动物 生物 多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