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态农业可能成为改善中国食品安全新途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16:51  半月谈
在这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将见证的不仅是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在这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将见证的不仅是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当农业生产变成急功近利的流水线,当那些外表光鲜诱人的催熟农产品放在我们的面前,买还是不买,吃还是不吃,真的是一个问题。

  破解食品安全的路径在哪里?

  路径探索——产消直通:田间一环到餐桌

  “我们的实践是:让消费者见证生产过程,让市民在休闲中回归自然;农村人与城里人结对子,一村连接一社区;生产基地与餐饮业直接对接;安全农产提早定;网民点击就配送……”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全农产流通模式创新论坛上,一位参会代表的发言引起与会人员的关注。

  这位发言者是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唐红芳,该协会是最早进行安全农产流通创新的实践机构。

  在会上,她讲述了一件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三年前,在农民地头,我看到给黄瓜和长豆角喷药、刷农药的农民;当时,我们正帮助推广一种纯生物中药喷剂,免费发给农民,用这种中药喷剂生产的农产品残留少,口感好,但由于和农民收益并无关,上农药和上中药黄瓜豆角一样地头坐等的命运,价格完全是菜经纪说了算。所以后来不免费了,农民也就不用了。效果很好,结果归零。

  这件事情给我三个启示:启示一,农民并不愿生产不安全食品,但生计所迫,已形成种植习惯。启示二,安全农产无人知,仅有生产者知道等于不知。消费者认可的优质优价才是安全农产存在的必要条件。启示三,必须建立消费者认可的安全农产专销系统。

  如何既实现农民致富又保障农产安全,唐红芳一直在思索和实践,建立“产消直通”(农产品直通消费者)的农产品流动模式的理念逐渐形成。

  基于此,该协会开展了农旅对接(农产品和旅游)、农餐对接(农产品与餐饮业)、农社对接(农产品与社区)和农网对接(农产品与网民),大大缩短了流通环节,形成农产品从“农民到市民”只经一手、从“田间到餐桌”只经一环的农产直销平台。

  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及高质量,协会在山西建立了绿色马铃薯基地、太行山绿色小米基地、运城乌麦绿色基地等以生物绿色肥为支撑的产地提质工程。

  目前,天下粮仓国际产业集团正将“产消直通”的农产品流动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扩大。

  据天下粮仓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常涛介绍,该集团正以“产消直通”的理念,整合产地与消费终端,构建两头蜂窝状扁平化农业产业链,搭建安全农产专用绿色通道,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只经一手的运营目标。

  据悉,目前天下粮仓国际产业集团已开始在全国特色农产品地区建立基地,正在建设的基地有井冈山红米基地、黑龙江五常大米基地、山西太行山小米基地等。在销售方面,该集团开展了五维立体营销模式,通过卖场、网络超市、农旅、电话、会员等多种渠道,以农副产品地理大卖场、旗舰专卖店、社区精品店等为载体,全力打造终端连锁展销平台,同时建立安全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平台和数千人的话务中心,让百姓足不出户,通过点击鼠标或拨打电话就能订购到全国各地安全营养的农副产品。

  另外,该集团计划在三年内,在全国建立起100家旗舰店,发展1万家社区精品店,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城市社区,为更多的农民致富与市民健康服务。

  “这是一种实现‘农民收益能提高、产品价格有保障、政府监管有标准、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新型营销模式。”在中国安全农产流通模式创新论坛上,有专家这样评价。

  发展现代农业:从“吃饱”到“吃健康”

  “现在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了社会问题。其实我们读马恩的著作可以发现,英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曾经非常突出。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要发展得更大、规模更高。这样企业的违规成本会很高,他们就不会生产违规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说。

  目前,在我国,在这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将见证的不仅是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中国经济网的一篇文章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粗放经营、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仍是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方式。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这就造成了食品市场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要想赚取利润,就必须比谁更无耻,谁的道德更堕落。

  所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要促进整个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指导和扶持企业建立自身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规范和自律作用,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并积极培养骨干企业,淘汰一批食品安全问题多、产能落后的企业。

  其次,积极扶持规模大型的食品集团发展,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企业。食品企业规模化,就可以保证其在耕种上使用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方式,从种子开始对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这样的全产业链条,就会使食品安全问题从商业模式上得到根本的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最终消费者自然就可以选择到放心的食品。

  再次,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小食品企业,一定要在减轻其负担上有所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沉重,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原材料价格高涨,最终产品利润微薄。尽可能获取高额利润是市场竞争中生产者的主要目的。如果对这些企业尽可能多予少取,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大部分生产者就不会选择造假贩假这条获利“捷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认为,实施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起点在农田,手段就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国际经验表明,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而主要在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组织方式。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各不相同,但他们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市场信息化程度、以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对于促进农业标准化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显然都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农业:下一个富矿?

  “现在几乎所有的投行和私募基金都在盯着中国农业领域,大家都在寻找合适的项目。”

  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明显感到,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开始关注中国农业产业和农村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的报道称,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正在离开农村,脱离农业,中国农业的变局将无可避免。这意味着留下的农民和专业公司有机会利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将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挑战,而此时,外来资本就会寻找到自己的掘金机会。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说,中国后院正成为日本的农产品基地。文章说,日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出资,5年前在山东莱阳市签订了一份涉及上千亩耕地的农地租赁“洋合同”,直接进入了我国农业生产环节,打破了以往外商投资中国农业集中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程式,由“销售商”变身为“农场主”。这家公司有意将基地扩展至3000亩,并打算在全国“克隆”二三十个同样的项目。

  事实上,在对待中国农业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上,外资投行、私募基金等显得更加敏锐。日前,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栾元伟向媒体证实,美国黑石基金牵头的国际私募基金已经将6亿美元注入新组建的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母体,把其他项目装进去谋求整体香港上市,在新公司中,香港旺益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当地政府约占股16%,而黑石牵头的国际私募约占股30%。

  “现在几乎所有的投行和私募基金都在盯着中国农业领域,大家都在寻找合适的项目,都在谈”,一位投资基金的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各个地区举办的有关农业投资的相关会议都非常火爆。

  “涉农上市公司规模仍然显得太小,伴随金融资本入场,预计未来几年,此类公司数量将呈现井喷态势。”徐小青认为,农业领域长期以来缺乏资金关注,金融资本扎堆入场背后,凸显的是农业领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投资机遇。

  当外资都在窥探我国的农业,备受食品安全困扰的国人,又该如何反思,如何行动?(综合半月谈网、经济参考报、光明日报等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