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南岳阳6月2日电 (记者 周勉 周楠) “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数量将可能在未来30年内减少八成以上。”
2日,在完成了对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实地考察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带领的研究团队发出警告。
长江江豚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估计的种群数量仅有1000余头,比大熊猫还少,或许也是长江中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
近期持久干旱,鱼类资源下降,导致江豚食物减少,加之人类活动频繁,江豚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迫。
5月29日至6月1日,王丁团队在洞庭湖三江口至云田镇水域进行观察后得出数据,江豚头次较今年1月考察时减少了53头次,为74头次。洞庭湖幼豚比率较鄱阳湖同期低3.03%,为8.43%。
6月1日,城陵矶水位23.66米。当地渔民还向他们反映,曾看到死亡江豚的尸体。
研究团队成员梅志刚表示,除干旱因素外,人类活动频繁也破坏了江豚的生存环境。他介绍,在城陵矶和洞庭湖大桥之间的这面水域上,长期停泊着几百艘挖沙船,几乎阻隔了洞庭湖与长江之间这道江豚迁徙的唯一通道。
“未来十年将是保护江豚最关键的时期。”王丁建议,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将保护江豚提升到保护鸟类和珍稀鱼类同样重要的高度,并明晰各部门在保护区内的职能。
目前许多地方的生态旅游有名无实,多是只有旅游,生态只是个卖点,没有起到对生态的保持、保护作用。王丁说,应该通过科学设计和规范,真正加强人类与动物的和谐互动,并把旅游收入投入到对各种珍稀生物的保护当中,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
研究人员还表示,应把握此次南方干旱建立起长效的生态数据库,以便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