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从诫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10:05  人民网
梁从诫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007年2月梁先生在家中。赵永新 摄

梁从诫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梁先生为敬一丹颁发荣誉理事证书。赵永新 摄

梁从诫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008年初梁先生出席自然之友迎春节联欢会。赵永新 摄

梁从诫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007年梁先生参加自然之友战略规划研讨会。赵永新 摄

  梁先生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他外出时随身带着一个布制的小口袋,里面装着一双筷子、一把饭勺,从不用一次性筷子。

  他摔伤之前,出门办事能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有一回他骑车去全国政协开会报到,门卫拦住了他:“你给谁报到?”

  “给我自己。”梁先生说。

  那个门卫不信,直到看他掏出委员证,才放他进门。

  梁先生的夫人方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趣事:2000年8月,他到菲律宾领麦格赛奖,大家都说:那么正式的场合,应该有两套正式的衣服。我陪着他去国贸买衣服,路上他对我说:如果不是因为这回买“大礼服”,我一辈子也不会去这种地方。衣服买回来,我们让他穿上走两步看看,结果怎么看怎么别扭:他脚上的老式三接头皮鞋和新衣服太不相配了,那双鞋还是1979年去日本时买的。我们吵着让他再买双新皮鞋,他笑说:没关系,到时候我把脸上的表情搞得丰富点,让他们只注意我的上半身不就行了嘛!

  梁先生的日常生活,更是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据曾在自然之友工作过的志愿者谢梅回忆:有一年梁先生请我们去他家过春节,那是我第一次去梁家吃饭。原本想着去大吃一顿的,结果进门一看,梁先生亲自下厨,做的炒面,还有几样凉菜。大家围坐说笑,过了一个年。整个晚上,梁家的电视一直没有开。

  “那是我记事以来头一次过了一个没有看春晚的除夕之夜,特别新鲜,感觉特别好。我头一次知道,没有电视,可以过得这么好。”谢梅说,“现在我已经养成少看电视的习惯了。没有电视,生活中并不会有缺憾,倒是少了一份喧嚣和浮躁。”

  “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改变我们的行为来适应地球,不可能让地球来适应我们。”梁先生用他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环保理念:衡量一个人的环境意识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他为保护环境做了点什么。

  梁先生的业务爱好,是看书、看VCD、CD。由于嫌CD太贵,他每月只买一张。

  梁先生说:“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做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用“温而厉”来形容梁先生的性格,应该非常恰当。对于前来求教的学生,对于热心环保的志愿者,梁先生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但是,当面对那些蛮横霸道的官员和财大气粗的老板时,不管他的官职有多高、财力有多雄厚,梁先生从来是不畏不惧,仗义执言,甚至是疾言厉色,拍案而起。在2001年3月举行的“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我曾亲眼目睹了梁先生与北京市某位领导针锋相对的激辩过程。这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说话咄咄逼人,梁先生和他争得面红耳赤,以至于搞得领导下不来台,拂袖而去。

  即便是面对“外国贵宾”,梁先生也是不留情面。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无非是要到中国来推销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些消费主义的理念……你们想在中国推销你们的产品,首先要让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向西方靠拢。到时候,中国人都在想明年换什么型号的汽车,换什么新型号的手机;孩子们都在想吃有多少种香料的冰淇淋、汉堡包,女同胞们都在想用什么高级品牌的化妆品……可是,如果十几亿中国人都过上你们那种生活,中国的资源能支撑得起吗?按1990年官方统计,中国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1/14。如果现在中国要达到美国1990年的生活水平,把全世界的能源供应中国都还不够。这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你们想过要承担什么责任没有?

  在许多场合,梁先生是不受欢迎的人,“出风头”之类的风凉话也不少。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接受杨澜专访时,梁先生坦陈: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我,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下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大家一起坚持下去,节约型社会才有可能出现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而人均资源比较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中国的发展将不可持续。节约要从每个人做起,如果我们能从每件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盆水开始,大家一起坚持下去,节约型社会才有可能出现——这是在2005年11月30日晚举行的200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梁先生致辞中的一段。

  2007年以后,虽然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还是对自然之友的发展念念不忘,能坚持参加的就坚持参加。

  这年夏天,自然之友的新一届理事会举行战略规划研讨会,已不再担任会长的梁先生欣然前来,与新老理事促膝交谈,殷殷嘱托;

  2008年初,自然之友举办迎春茶话会,已很少出门的他冒着寒风,头戴毡帽、身穿棉衣,赶到会场,看望会员,并亲自给敬一丹等名誉理事颁发证书;

  2009年3月,自然之友举行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考虑到梁先生的心愿,座谈会特意选在他家附件的一个地方举行。看到腿脚已不太灵便的梁先生由人搀扶这走进会场,许多老会员激动不已,纷纷上前握手。不能久坐的他听了一会儿,就由保姆搀扶着,小心翼翼地往回走。我跟在身后,目送穿布鞋的他慢慢地走过院子,一步一步地上楼梯……

  这,是梁先生最后一次参加自然之友的活动。

  是什么让梁先生对自然之友、对环境保护如此放心不下?

  “我们和其它动物同是自然之子。麻雀打光了,虫害就增加了。拼命洒杀虫剂,结果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农药的残留。我这么大年纪了,无所谓了,但那么多青年人、那么多祖国的花朵该怎么办?”

  如今,自然之子驾鹤西归。

  听听这位绿色英雄的生前告诫吧:亿万人的警觉,会形成宏伟的力量,而亿万人的无知和漫不经心,也会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乃至巨大的灾难。

  梁先生,一路走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梁从诫 自然之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