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渔业致洪泽湖水域缩小 天灾影响渔民生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15:15  南方周末
洪泽渔民在岸边挑选粽叶,今年大旱,连粽叶都变小了。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洪泽渔民在岸边挑选粽叶,今年大旱,连粽叶都变小了。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洪泽湖:无法计算的得失。(叶首卫/CFP/图) 洪泽湖:无法计算的得失。(叶首卫/CFP/图)

  南方周末记者 鲍小东 实习生 史秋娟

  渔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改变,因为滋养他们的洪泽湖已经发生了改变。得失之间,谁又能计算孰大孰小?

  我伫立于9月洪泽湖的边缘,承受着夏末太阳的余威,能够展开渔帆的风无休止地刮着,如刀刻一般吹在我的脸上,使我感到一阵阵轻轻的痛。我知道这个季节千里 大湖正在从狂热 走向冷静。一群白鹭闪电般地从天而降,发出一阵阵对它们身下浩瀚无垠的大湖无限依恋的长鸣。我敢想这群白鹭肯定是从六十多年前彭雪枫和林颖的脚下飞到我的 眼前现实中来的。这个时候我闻到了洪泽湖到处弥漫着哀痛的水腥味。

  ——《泪读历史巧合》吴光辉   

  凌晨4点,洪泽湖老子山船塘(住家渔船集中停靠之地,相当于渔港)的鱼贩子王万喜就发动了小船,他要去各个滩涂收购鱼虾,直到下午2点钟方回来,船塘紧挨着洪泽县老子山镇镇区。“现在一天只能收购20斤青虾,最多的一户(渔民)捕捞3斤虾,最少只有几两。”6月4日,68岁的王万喜说。干旱是鱼虾减产的主要原因。也因干旱,湖水很浅,船速很慢,所以他才较以往提前2小时出发。

  干旱更影响鱼虾繁殖,明年鱼虾产量必将锐减。但对于常年生活在风浪中的渔民而言,这不算什么。他们的生活原本就随季节波动,随年成起伏。他们赖以生存的洪泽湖虽于近几十年发生巨大变迁,渔业产量大减,但她总能以特有的方式养活他们。

  渔业资源锐减

  老子山船塘停泊了一两百户人家,几百艘大小船只横七竖八地挤在一起。由于水位极浅,生活污水难以稀释,导致周边水体气味难闻,蚊虫飞舞。

  王万喜和老伴常年住在船上。在洪泽湖周边,至今仍存大量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们岸上无家无地。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号称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渔业、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

  但旱涝无常,2011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渔民们又将减产。王万喜每天只能收购一点青虾,渔民们捕到的鱼还不够他们喂养螃蟹,因为很多渔民同时从事水产养殖和捕捞。

  洪泽县高良涧镇渔民叶书金是专业捕捞青虾的,他也发现,今年洪泽湖的青虾很少,捕捞到的虾不够支付渔船耗掉的三分之一的柴油费,近年都是如此,他认为“可能与干旱有一定关系”。

  其实,减少的并不仅仅青虾,野生的螃蟹、白鳝等水产已经难觅踪迹。今年,甚至连繁殖、生存能力极强的小龙虾也很少见。

  原本,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远近驰名,水生植物如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但渔业资源因人类活动而受到极大影响。

  75岁的老渔民刘世余至今犹记得三四十年前大集体时代的壮观场面,“冬季,二百个劳力花两天时间,围住一万亩的水域,然后渐渐缩小水域,将鱼群集中,到最后能捕捞几千斤到上万斤鱼”。就在二十年前,鱼儿满舱的景象也还时常可见。但近二十年来,盛况不再了。

  主要原因之一是,渔业人口大幅增加。老渔民们子又生子,大多都以湖为生。另外,围湖造田、鱼塘养殖、围网养殖等,使得洪泽湖自然水面大为减少。

  早在大集体时代,各村以村集体名义在洪泽湖滩涂挖鱼塘从事养殖。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里将鱼塘分包到户,按人口每户分得几亩到几十亩不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政府扶持下,洪泽湖周边渔民们纷纷在滩涂挖掘鱼塘养殖,每年每亩上缴100元 (现降为35元),有钱者多挖,钱少者少挖。“那时候,只有少数很贫穷的渔民不挖鱼塘。现在他们想挖鱼塘却已经没有地方可挖了。”刘世余说。

  在旧时的丰水季节,这些水草茂盛的滩涂会被水覆盖,为鱼类繁衍和生长提供优越条件,但现在水草资源枯竭,鱼类再生能力基础薄弱。

  太阳已坠入湖底,湖面上突然弥漫起了漫天的大雾,夜空与大湖被连接成一片灰白,渔帆在白雾里缓慢地升扬,离情在杨柳岸慢慢地滋长。

  2009年养殖业多风险

  洪泽湖养殖业最初以养鱼为主,后逐渐转向养蟹。养殖规模继续扩大。

  1997年后,洪泽湖周边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大批上海、安徽等地投资商前来从事围网养殖。2000年11月,江苏省政府将洪泽湖渔业收归省管,成立了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对网围养殖发展的控制,但2003年初,洪泽湖围网养殖面积仍达到了61.8万亩,创历史最高水平。

  但2001年洪泽湖严重干旱,2003年又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湖区大部分养殖渔民血本无归,外地养殖大户纷纷撤出。后经整治,养殖面积减少到25万亩左右。

  2003年的洪灾对渔民影响延续至今。当年,部分渔民的围网被大水冲走后,再无钱投资,无法再从事养殖,也无钱投资渔具、船只进行大型捕捞,而小型捕捞无法维持生活,所以他们只好选择打工。如老子山镇洪明村共有一百多户渔民,其中20%不再从事养殖业。

  渔民刘世余承包的鱼塘有20亩,2002年他又买了20亩,当年纯利润达1万元,但2003年即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2004年,他将鱼塘卖掉,他的儿子开始从事运输行业,收入好于渔业。

  但改行的只是年轻人,年长的依然继续从事捕捞和养殖。只要继续从事渔业,就必须面对无法预计的风险,这些风险既来自大自然,也来自人类自身。

  老子山镇洪明村贾玉道的围网区紧挨着洪泽湖和淮河的入河口。2003年的洪灾,将上游的工业污染水带入洪泽湖,导致他的蟹苗全死了。“没有赔偿。以前,死几百只蟹苗是小事。从来都没有赔偿。”贾说。

  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4年,之后,几乎没有再发生污染事件了。洪泽县水产局副局长潘家迅称,上游通过对污染型小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控制了污染源,“即使有轻微污染,也通过入江水道,从淮河直接排放到长江里了”。

  得失之间

  虽有渔民改行、打工,但渔业仍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老子山镇渔业服务站站长孙军华称,该镇渔民收入90%以上来自渔业养殖。洪泽县水产局副局长潘家迅则称,该县渔民收入70%靠渔业养殖,“纯收入好于农民,但农民更稳定”。

  然而,来自渔民的信息没有潘家迅说的乐观。

  “大多养殖户都没钱,每年都贷款,今年先还利息,贷款延续第二年。”洪泽县洪明村渔民贾祥玉说。

  他于20年前承包了30亩鱼塘,4年前,又承包50亩湖面围网养殖,至今欠债3万元,其中1万元是他父亲生前欠下的债,他做了一辈子的渔民。

  洪明村老村支书夏玉德也认同大部分渔民都贷款的说法,有的甚至买饲料还要赊账。

  正因养殖收益不稳且不多,几年前,他的小儿子将10亩鱼塘卖了,夫妻俩帮别人开船,每月工资两千多元。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湖泊治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