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垃圾分类十年努力成效甚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8日16:40  新华网
垃圾分类收集箱 垃圾分类收集箱

这是浙江一城市外围街边堆放的垃圾。 这是浙江一城市外围街边堆放的垃圾。

  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垃圾上亿吨,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全国600座城市堆放80亿吨垃圾。近年来,中国的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这使得现有的垃圾处理体系显得捉襟见肘,使“城内干干净净、城外垃圾成堆。 

  赵晓展

  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等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10年过去了,尽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收效却并不明显——垃圾分类,十年努力仍“原地踏步”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是个渐进的漫长过程,但永远不做,城市堆积如山的垃圾状况就永远改善不了

  一袋难登大雅之堂的垃圾,搅动着城市的神经。

  来自上海的消息,该市将倡导生活垃圾“干湿分离”——之前实行的“垃圾四分法”简化为按照“厨余果皮”(湿)、“其他垃圾”(干)进行分类投放。

  消息引人关注的背后,是城市中日益堆集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

  10年时间,尽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垃圾分类问题一直在“原地踏步”。

  垃圾分类举步维艰

  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上海此前实行的是“四分法”,即按“玻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这种对垃圾分类处理的作法,来自于人们对垃圾的重新认识。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个保守估计的数字,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王维平,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是国内知名的“垃圾问题”专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原建设部也在2000年公布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

  “但不幸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都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一位从事垃圾分类研究的学者指出,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喊着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另一方面但却鲜有城市真正见到实效。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大都举步维艰,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以北京为例。北京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城市之一。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开始垃圾分类。

  然而,10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处理却令人尴尬地一再成为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热门话题: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市统计局副局长王红在一份提案中透露,逾六成被访者不能做到垃圾分类。

  北京市法制办日前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网上征集民意,提出对市民垃圾不分类最高罚款200元。

  一时间,针对垃圾不分类该不该罚款,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

  前期分类不到位

  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也好到不到那里。

  上海市有关部门表示,之所以将先前的“四分法”简化成“干湿两分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前的分类效果不明显,市民在处理垃圾时无所适从。

  调查显示,2010年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居住区内,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的分类收集量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5%。

  “如何分类都搞不明白,分类工作怎么能真正落到实处呢?”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张载养因此十分感慨。

  同样作为原建设部选定的垃圾分类收集的8个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早在2000年4月就制定了《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按照此方案,深圳市2005年至2010年的城市垃圾分类率将达60%至90%,垃圾回收率2010年达到30%。

  但据当地媒体报道,10年过去了,知道此规划的市民寥寥无几,甚至环卫工人对此也很茫然,电子垃圾以及部分包装垃圾和建筑垃圾目前主要是由外来流动人员收集并随意堆放,造成二次、三次污染,其他垃圾要么送往垃圾发电厂,要么堆填、掩埋。

  而在广州,2009年4月当地环卫部门甚至表示,因为分类垃圾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新的规划方案出台前,比单桶垃圾箱贵50%的分类垃圾箱暂时不再投放。当地的垃圾箱一度又重回无分类的“单桶时代”。

  对此,有专家表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各种生活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但是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并没有随之养成。

  后期处理“大锅烩”

  不过,在更多人看来,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艰难,固然有市民的观念问题,但最大的阻力却并不在此。

  孙明国是北京一小区的居民,每天早上,他都会响应社区的号召,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后,分别投放到小区内分别写有“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字样儿的两个垃圾桶中。

  但有一天,孙先生不经意间发现,每天早上运垃圾的工人,却将两个桶中的垃圾全倒进了一辆垃圾车中。孙先生十分不解:“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工人装车时却把它们又混在一起,这跟不分类有什么区别呢?”

  对此,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就要在居民分类投放之后,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但现实情况是,北京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还做不到垃圾的分类运输。

  实际上,国内绝大多城市都既没有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废旧电池处理的专项设备,也没有建立大型分拣中心。因此,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即使被居民进行了一次分类,但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这是目前很多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现实情况。”“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说,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是导致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多年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所以,尽管很多城市有了垃圾分类箱,却也只是方便了街头拣垃圾的,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

  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这是被国内媒体最常引用的一组数字,目前中国1/3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另有数据指出,现在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00多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以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垃圾为例,目前北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方式是简易填埋,全市目前有21个大坑,可简易填埋4337万吨建筑垃圾。最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不再增加,三四年后,这21个大坑就将填满,建筑垃圾将无处可埋。

  “实际上,对城市而言,少建填埋场,唯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垃圾。”专家表示,不妨借鉴国际上一些垃圾处理先进国家的经验:当年日本也经历过垃圾围城之痛,后来他们实施了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在垃圾后期处理环节投入巨额资金,并进行技术创新,顺利带动了前期分类。而随着垃圾回收产业链逐步成熟,短短几年时间,日本垃圾产量就猛降了一半。

  尽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但相关专家也一再指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肯定会成为今后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大趋势,这也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中的垃圾处理问题,需要从政府角度整体加以考虑。垃圾分类处理,不仅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引导。”

  “按照北京十二五规划要求,通过垃圾源头分类,2015年将实现全市原生垃圾(未分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达到99%、郊区达到95%。”王维平说,“垃圾分类是个渐进的过程,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的漫长努力,但永远不做,城市堆积如山的垃圾状况就永远改善不了。”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垃圾分类 十年 垃圾围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