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少女妊娠后选择流产 有损身心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2:13 新华网

  黄色诱惑下的"社会阵痛"

  两年前,广州市人民法院曾审理过一起特殊的杀人案:一名17岁女中学生和人多次发生关系后,在自己家中生下了一个男婴,因害怕父母发现,就把婴儿摔下楼致死,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这起案例在当时引起社会轰动,充分说明青少年性行为增多带来了许多社会难题。

  魏向东说,多数少女妊娠是非意愿的,其结局主要是人工流产,这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生活造成极大伤害。在他们调查的115人中,做过人工流产的有55人,占总数的47.83%。做过2次以上的20人,占17.39%,最多的竟达6次之多,首次做人工流产的平均年龄为21.3岁,最小15岁。更严重的是,青少年做流产时更容易寻求不具备资格的医生或诊所,接受秘密的非法流产或拖延至怀孕中晚期才去人流,很难得到正规的医疗服务。有些少女为隐瞒未婚先孕,甚至自行吞服一些有毒的化学药品或中草药堕胎,这些都会导致不安全的人工流产,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调查显示,迫于舆论压力,不少怀孕少女往往不能继续求学,就业机会也大大减少,这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感情痛苦、心理压力、经济贫困等,严重时还会引发男女双方家庭之间及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成为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媒及娱乐业等迅速发展,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而当前,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不够,黄色淫秽信息大量渗透,青少年在性道德、性取向和性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偏移。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其后果或潜在的社会影响将非常可怕。

  性信息的来源有多简单?一名长期上网的17岁少年说,现在随便找个下载软件,在"共享货物"一栏里就能看到并下载黄色电影、图片等,各类涉及性的信息资源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想要什么有什么,想看哪国的看哪国的。而在大学校园里,过去偷偷摸摸才敢看的黄色电影和书籍,如今已经成了不少大学生"集体欣赏"的物品,丝毫没有任何尴尬。而这些汹涌而来的黄色信息资源,正日益腐蚀着青少年的性观念,催生着他们的性冲动,成为他们性行为增多的"催化剂"。

  "三位一体"能否遏制"性解放"

  专家指出,尽管各项调查都有其偏颇性,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青少年性行为普遍性增多是不容质疑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三个缺失"尤为关键:首先是社会缺失。目前政府尚未建立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完备的政策体系,缺乏有效的倡导、教育和服务机制。正规的生殖健康教育开始太晚,多数青少年通过自购书籍、电脑网络、传言等得到生殖健康知识,在进入青春期之前缺少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对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站网吧等文化传播市场的监督管理有欠缺,没有从源头杜绝黄色淫秽信息传播。其次是学校缺失。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法律、两性交往以及爱情婚姻等方面的教育,缺少对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生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不能使青少年完全接受,良性互动受到限制。再就是家庭缺失。父母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视其心理健康,缺乏或羞于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忽视了孩子渴望获取性知识的渴求。

  专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文明委、宣传、教育、卫生、计生、广电、公安、文化、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施治,广泛参与,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机构的建设,保证所提供的知识和服务科学、适宜、有效。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监测与评估工作,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持续稳步发展。

  魏向东说,教育部门应将性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培训专门师资力量,编写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心理、生理阶段特点的性教育影像、宣传册等资料,增设性生理、性心理、性法制、性道德、生殖健康等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分层次、分对象进行科学系统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同时,医疗、计生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各自功能和优势,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广电、报刊、书籍、电脑网络等广泛介入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开设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热线,建立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咨询室,设立专门的关爱门诊和服务中心。

  同时,加强对"黄色信息"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专家指出,在建设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基础上,政府更要加强对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站网吧等文化传播市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黄色淫秽信息的传播。(记者 杨守勇)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