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性格特征最佳水平取决于当地生态环境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4:14 中国新闻网

  外向性也可以从大脑中找到答案。在人们的中脑有一套对预示奖赏的刺激产生反应的结构。这些奖赏可能是甜食、金钱,也可以是一组异性的图片或成瘾性药物等等。这个奖赏中心取决于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外向性的得分和一个人对多巴胺样药物的生理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线性相关,这表明,外向性是大脑奖赏系统快速响应的外在表现。虽然人们还不了解个中原因,但那些在外向性上得分高的人甚至会有比较大的奖赏结构。

  尽责性包括在某种长期目标或计划服务中直接反应的控制能力,牵扯到前额叶皮层的部分脑区。人们正是通过对大脑损伤的研究才了解这部分脑区。大脑成像揭示,那些有冲动控制问题的人在大脑右前额皮质的活动比其他人低。另外,有一项对患有注意力缺乏和多动障碍的男孩所进行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前额皮质体积比正常孩子小。

  人们还不知道大脑的哪种机制是随和性的基础,但已经找到了一些牵扯某些特定脑区的神经生物学证据,所以,也许过不了多久,研究人员就可以解开随和性的真相。

  第五个人格特征是开放性,至今,科学家对这种大脑机制知之甚少。

  因此,对“五大”中的每一个性状,我们都可以试探性地鉴别出与一种大脑机制相联系的生理反应。这些多样化系统途径对人们不同行为方式的趋向做出了解释。

  当然,光凭我们内在的调节器设定装置并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行为取决于大脑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但后者的影响有限。假如我们了解到某人的人格,即便在我们从没见过他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很好地预测出他们的反应。此外,这些设置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似乎是相当稳定的,反映出人格中有实质性遗传成分。

  进化的人格

  人们一直较少注意为什么进化会留给我们如此多样的人格。从理论上说,在进化的激烈竟争中,具有不同基因的个体接受选择,最终获胜的应该是某一种特征。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不同人格呢?随着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考虑野生动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对于进化如何影响人格的疑问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奈尔斯·丁格曼斯是这项研究的先锋人物。他和他的同事通过对一种叫做大山雀的小鸟的探索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其遗传变异的模型。一些鸟遗传了高度探索的个性,另外一些鸟的个性则表现出谨慎。研究人员测量到野生大山雀的这种性状,并将其与这些鸟的三年(1999年~2001年)存活情况联系起来。结果发现,对于雌鸟,探索个性得分越高,在1999年和2001年的存活可能越大。在这两年中,食物短缺,鸟儿更加分散对其生存有好处。但是在食物资源比较丰富的2000年,那些得分低的雌性就更容易存活。显然,食物很丰盛时,鸟儿还分散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是一种不必要的冒险。

  这一研究与其他类似研究一道得出了一个有力的论点:一个性格特征的最佳水平取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细节。当这些具体细节随着时空发生戏剧性改变时,自然选择就不能固定在一个单独的最佳存在方式上。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山雀的种群既包含探索的又有谨慎的个体。

  这种发现显然也适合于人类。为了验证这个观点,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丹尼尔·奈托分析了545个外向性得分在一定范围内的英国成年人。结果发现,高分的人性伴侣多,经济和职业前程都好于平均水平。但这些人也容易出事故或上医院,而且他们的家庭生活也不太稳定,因为这类男性更容易离婚,到最后经常不会和子女住在一起。所以把外向性想成一种纯粹的幸事挺吸引人,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高度外向的性格会把你吸引到某种情境中,给你带来某种类型的生活机会,你在某种环境下会干得很好。但是你的这种人格也将承担风险,它还可能堵上了一些可能离你更近的可选之路。

  我们也可以用“五大”中的另一个性状——随和性来说明这个原则。高度随和的个体有着很好的社会关系网和支持。这是因为他们考虑了周围人的心理状态,所以能吸引或留住朋友或同盟者。然而,为别人的需要付出了时间和努力,却招致他们要承受着自己的日程规划遭受损失的代价。所以,对于领衔人物和艺术家这些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自己放在首位和焦点的人来说,随和性是他们成功的一个负面因子。那么,什么是最适宜的随和性水平呢?除了那种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极端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无论你的随和性处在什么水平,都各有其利与弊。

  同样地,高度的尽责性可能有助你完成工作,但也能让你无法看到其他一些机会。与此同时,高度的开放性也和增加社交与性方面的成功有关。然而,这些好处趋向于在很多历史年代中被自然夸大和在地理政治的背景中被艺术化地高估。而在其他一些时间和场合,特别是在一个群体为生存而挣扎时,则更加需要有实际经验和有能力的品质。

  而高度神经质的人,在遇到真正的威胁时,他们的警惕性比很多懒散个体的心不在焉态度更能保护自己。

  当你越是了解自己的人格,就越是明白它们的利弊。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格也可以改变,但我们最好能认识到,几乎每一种人格档案都有一种对应的最佳环境。所以,假如你对自己的人格不满意,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一下你所在的小环境呢?★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