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晓红:展示中华文明的绚丽之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14:07   央视四套《中华医药》

  名家论《中华医药》

  《中华医药》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洒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付出了艰苦创业的辛劳,当然,也收获了创立品牌的喜悦。开播10年来,收视率仍在不断提升,这就是民众的褒奖,这也是《中华医药》深入人心的真实写照。

  《中华医药》,它像一扇窗,透视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它像一座桥梁,横架在亘古文明与现代社会之间;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从过去走向今天的航程。五千年积淀的精华凝结成一味“药”、一种“术”、一个“方”,像一股涓涓细流浸润着人们的心田,让人感受到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化文明的源远流长。

  踏进《中华医药》的演播室,眼前的置景,展示出经典的东方风格,雕梁画栋,曲径连廊,一间宽敞雅致的厅堂,紫檀的桌椅放在中央,背景中是一扇敞开的花窗,透出园林的一角,风雅精巧。主持人置身于桌前,一袭中式衣衫,每一款从色彩、样式、装饰都各具特点,表现出中华民族服饰的端庄、大方、秀美。洪涛总是温文尔雅地引领着人们徜徉在窗外的百草园,细细品味每一种繁花异草,与人们缓缓侃谈中华医药的点点滴滴,使人们慢慢地被熏陶,渐渐地被感染,最终领悟中华医药的深奥与精彩。

  《中华医药》算不上大制作,一隅演播室,个把嘉宾,几处实景拍摄,一篇稿子,几屏字幕,就是这些简单组合,神奇而漫妙,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电视机前的观众,所有手法都称不上独特,但却那么“合适”、“相宜”。观众正想看个究竟,画面就呈现出细节;观众正在品咂字词的含意,字幕提示就出来了;观众碰巧记不清几位配料时,重复就接踵而来。这不是简单的巧合,是娴熟驾驭的能力;这不是刻意的迎合,堪称技艺精湛。栏目中的每一期节目整齐稳定,水平相当,让人看到10年的征程,一步一个脚印踏得那么坚实,不能不让人赞叹“炉火纯青”。

  我们经常听人赞美中华医药,将其誉为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对于一门学问而言,自有它的奥妙所在,但对于电视栏目来说,面对如此浩瀚广博的知识瑰宝,真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中华医药》栏目却有着清晰的思路,像梳理人体经络一样捋出一条条线索,分门别类,归纳整合,循着特定的脉络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名人的健康故事、药膳的制作方法、各种疾病的中医治疗、养生的最新理念等等。庞杂的材料被重新筛选,宽泛的领域被重新界定,零乱的知识变得有序了,分散的内容形成了体系。

  整个栏目的基调阳光、明媚、晴朗、健康,用这些词来评价这个栏目真可谓恰如其分。由于中华医药的神奇与独特,许多现象和疗效用西医无法解释,常被蒙上神秘的面纱,甚至与巫术相提并论。《中华医药》恪守明朗的基调,主持人妆容靓丽,音调爽朗,画面追求工整,节奏明快和谐。即使讲述带有几分凄切、哀惋的片段,也保持着坦然和淡定。例如:《反思胃癌的美食家》,片中患胃癌的主人公原晓娟讲述自己去医院就诊的经历时,她说:“当时他(医生)在条子上写个胃息肉,写个CA?我当时还不知道CA是什么。”画面上的原晓娟说这番话时,脸上泛着浅浅的笑容,镜头逐渐推近,定格在原晓娟美丽的笑脸上。解说继续补充道:“当时原晓娟并没有意识到CA就是癌症CANCER的英文缩写,直到她被确诊为胃癌三期时才知道,原来那是个晴天霹雳,她的生命受到巨大威胁。”讲述这段关乎生命的严肃话题时,画面竟依然选择了灿烂笑容。八个月后,原晓娟离世了。片中选择了几段网友们对她的追忆:“这两天认真地把她的病床日记一篇篇仔细看完,看到她和病魔作斗争时还不忘调侃自己,会心笑的同时觉得心里好酸。”“娟子生活在鼠尾草的花花世界里,活在我们心里。”接着,镜头又拍了娟子的墓碑,她的墓志铭上写着:“短暂人生灿若烟花”。这段内容虽然直面死亡,但基调并不消沉。《中华医药》节目总是洋溢着生活的热情和健康的信心。叙事的口吻,宛若邻里之间的提醒,好似亲人之间的惦念,更像挚友之间的嘱托,充满了善意,写满了祝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华医药》淡化了“医生的严厉”和“病人的痛苦”,出现在每一期节目中的医师们不是板着面孔对病人指指点点,更没有声色俱厉的恫吓,带给观众的是悉心的指导、积极的建议、善意的提醒。出现在节目中的患者也少了几分以往病人求医时的神经紧张、心情沉重和情绪低落,取而代之的是优化生活的信心、获得健康的勇气和享受生命的愉悦。不论是《健康故事》,还是《仲景养生坊》、《洪涛信箱》,每期节目的解说词都写得张驰有度,朗朗上口,既有文化品味,又通俗易懂。主持人充满了亲和力,与观众形成富有磁性的交流场。观众坐下来就想听,听一会儿就入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带出一连串的故事,故事充满了悬念,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抑扬顿挫,把深奥的医药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中华医药》节目中总是伴随着一系列访谈。访谈话题的设计平实、亲切,贴近百姓生活。鉴于这个节目肩负着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健康理念的责任,所以,在演播室访谈中,许多问题是站在观众的立场、以观众的口吻提出的。比如:“戒烟为什么就这么难呢?”“咱能不能教吸烟的朋友如何戒烟?”“立了秋,添秋膘。究竟哪一种进补方式比较好?是不是所有的人在秋季都要进补呢?”这些问题设计得生动、具体、有事实、有内容、有血有肉,反映了观众的困惑和思考,表达了观众的意愿和期待。面对这类话题,受访者才会有话可说,才有可能充分倾诉自己的想法,流露自己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才能有感而发。再比如:在《反思胃癌的美食家》中,原晓娟做胃切除手术前先进行了一轮化疗,化疗的效果比预期要好,这让原晓娟对治疗充满了信心,生性乐观的她在病房里丝毫不像癌症患者。这时一位护士说道:“(原晓娟)发型经常换,她做化疗期间也是,她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自从我(原晓娟)生病以后,我就喜欢红色了,所以,我买了好多红色衣服。”护士讲述的这段故事印证了原晓娟的乐观,故事是鲜活的、具体的,而不是概念化的、空洞的。当然,话题要设计得具体而不琐碎、集中而不松散,紧凑而不拖沓。《中华医药》提出的大多数问题直白而简洁,看得出来,这是记者经过深入地采访、认真地琢磨、精心地提炼而设计的,是经过审慎思考的。具体中蕴含着哲理,透过现象反映出本质,借助于故事传达出理念。

  电视片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结构脉络清晰,事实和细节点到穴位,也就是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能够有力地说明和表现主题的内容,这些材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风貌和人的精神世界,敢于触及社会的矛盾和焦点问题,能够揭示生活的本质。比如,《遭遇乳癌》选择了三位女性,她们皆是乳癌患者。一位是28岁辞世、却获得了挚爱的年轻姑娘;一位是手术后11年未向丈夫展露伤口的中年女性,再一位是战胜了死亡通缉令、健康度过25年的老人。三个人代表了三个年龄段、三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三个典型、三段叙事线索,共同讲述了遭遇乳癌后的生活,她们的命运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典型性。

  电视是以视觉形象和声音元素见长的,电视与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生动的可视性。所以,电视片的选题、选材、表现、取舍都要注重形象性。可视的形象有助于画面的直接呈现,使观众能够直观地从屏幕上看到人物的音容笑貌、环境的格局特征、物体的颜色质感、对象的运动和变化。一言以蔽之,就是看得见听得清。不论是记录一件事、塑造一个人、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阐释一种思想观念,都应以充实的适合于电视画面表现的素材为基础。电视画面擅长于表现“现在进行时”,对“过去”的重现和“未来”的预测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怎样在事过境迁之后,把过去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呢?《反思胃癌的美食家》,开篇就是北京八宝山告别室的人流、低回的音乐,35岁的美食杂志编辑已经离我们而去。那么,这部主人公已经辞世的电视片又该如何再现昔日的情景呢?全片选择了女编辑生前拍摄的个人照片、网络日记、美食照片、患病后接受采访的段落、住院治疗的镜头,以及她丈夫回忆往事的述说,共同构成了一部形象丰富、声形并茂的电视片。通过合理的剪辑和编排,仍然让观众看到了主人公的容貌与身影,她生前的工作和活动,以及事态的发展跟结局。电视片中每一句问话、每一屏字幕、每一个镜头都应该有意义,电视片正是借助于每个具体的视听元素传情达意、表现主题的,所以说,创作过程中每一处细部处理都显得至关重要。《孤独的记录》讲述的是一对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年轻夫妻,他们的双胞胎儿子近两岁时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们用不懈的努力配合医治。片中多次用特写镜头拍摄父亲的脸庞、眼角,分明写着:慈爱、关切、忧虑、凄楚,每一个特写都让观众读懂了父亲的心声,看到了他的情感世界。这就是特写的魅力,它揭示出人们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提供给观众独特的审视角度,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对观众心理形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节目的策划与“现场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节目创作中两个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重要环节。《中华医药》的许多期节目既有策划的工整格局,又有现场捕捉的精彩瞬间。每期节目中的主持词、字幕、图示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有氧运动与减肥》为例,谈到运动减肥的要领时,屏幕上呈现出“关键词:对于运动量的控制是减肥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当谈及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肥时,又飞出一屏提示性字幕“健康提示:适合于减肥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跑步、原地跑、骑自行车、游泳、滑雪、滑旱冰、登楼梯、跳绳、跳舞等。”这些关键词、健康提示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选择了恰当的出现时机,节目策划调动的是可预料的因素,而“现场意识”则是在变化中寻求应对方式,注重的是记者在现场的发现和挖掘,强调最佳时机的把握能力,不论是对一场访谈的掌控,还是在记实拍摄中的抓取,都是“现场意识”的具体体现。由于现场充满了不可预见性,所以,即兴捕捉到的内容显得尤为珍贵。

  《中华医药》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有人说,“生活”不等于“活着”,“活着”是为了维持生命,是最初级的生存状态,“生活”则是有质量、有品味的生命延续。当社会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会追求生活的品质和品味,这个栏目把受众群指向海外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阶层、指向国内走向小康的人们,恰恰符合人们现阶段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涉及医药健康的节目都能唤起人们的关注?有着天然的高收视率?答案是否定的。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医药健康类节目数不胜数,但能坚持10年并节节提升的实属罕见。原因何在呢?重要的在于“脱俗”。这类贴近百姓生活的栏目,容易掉进媚俗的泥潭,直至俗到不可救药。脱俗要严格把握分寸感,脱俗不等于孤芳自赏、不等于阳春白雪,脱俗意味着清新、雅致,脱俗就是恰到好处,能把俗话题说得清新,能把人所共知的内容讲得与众不同,能把浅显的道理讲得中肯而平实,这都需要缜密的思考和娴熟的技巧。

  《中华医药》走出一条化平淡为神奇的创作之路,在浮噪的大环境下超然脱俗。《中华医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向世人昭示了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中华医药》凝聚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情感,道出了东方巨人千年挺立的奥妙与真谛!

  (本文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高晓红)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