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寿的人都吃什么?
玉米、红薯、豆类和水果
王五一老师告诉记者,在长寿区的主要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都比较高。硒是一种抗衰老的元素,而食物中同时还含有其他与生命有关的微量元素,比如锌和锰。
通过对比各长寿区老人的饮食习惯,会发现有些食物反复出现在食谱中。比如玉米、红薯、豆类,以及各种蔬菜。尤其是玉米,无论是遥远的新疆,还是北方的河南,无论是四川、湖南、湖北,还是南方的广西,都是老人们食谱里的常客。黄标告诉记者,调查显示,世界上五大长寿带的饮食结构具有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少,人均摄入热量偏低。
其实对于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寿星来说,吃什么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吃多少才是自己的决定。按现代医学理论,人体每天需要热能在2400大卡以上才能正常生存,然而广西巴马长寿老人大多在每天1400~1900大卡之间,远低于“现代标准”。即使家境允许,老人们也不会吃得太饱,好吃的不好吃的,就吃那么多。
长寿跟贫富有无关系?
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
北京猿人大多死于14岁以下,活过50岁的很少,欧洲古罗马时代人口平均寿命仅有29岁,文艺复兴时期是35岁,20世纪末则达到了80岁……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从中国的长寿分布图来看,百岁老人没有生活在城市中,都是生活在农村一些看起来比较落后的地区,似乎和贫富并无关系。那么经济的增长到底和长寿有何关联呢?王五一说,应该说经济增长是长寿的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条件带来改善,比如说,苏联解体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变,人口寿命也出现了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过度开发,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污染,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才能让人类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
为何女人更长寿?
“女大三,抱金砖”有科学依据
女人的寿命长于男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各国科学家对女性更长寿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大体也可以归纳为:男性一生走南闯北,女性生活比较安定;女性月经可以排毒;女性爱哭有发泄情绪的渠道等。同时也有调查表明,女性生孩子越多、末次生育年龄越大的,越有可能长寿。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这一现象有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性激素的停留时间长短有关。
因此不少专家也认为,未来男女婚嫁中,“女大三,抱金砖”还很有现实意义,虽然一直以来男大女小是顺理成章的夫妻搭配,现在女大男小虽然也不少见了,但是年龄差距比起男大女小组合,还是小很多。如果观念能够稍作调整,夫妻携手的时间恐怕能长上很多年,而那些随处可见的孤单老太也会减少许多吧。
遗传占有多大比例?
证据显示寿命与基因有关
决定人能否长寿是后天保健,还是先天遗传呢?长寿和我们的遗传基因有没有关联呢?记者了解到,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表明:有些家庭的成员由于基因倾向能活到100岁或100岁以上。研究人员对四个美国家庭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四个家庭中均有活到90岁以上的成员。小组发现,这四个家庭中的每个年龄组的成员寿命普遍远远高于同一时代的平均寿命。
王五一也告诉记者,广西巴马地区在历史上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生活环境相对封闭,遗传背景均一,一般在族群内婚配,外来移民混血较少,所以是研究长寿遗传基因的理想之地。经过初步的遗传学研究,广西巴马长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其实,早在1934年就有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寿群体具有明显的“祖先长寿表型”,但是究竟是哪一些基因影响着寿命,目前还没有定论。
古老的养生文化过时了吗?
晚婚、节欲有益养生
现代人的性观念比古人开放得多,但是一时的快乐放纵背后可能埋藏着祸根。《黄帝内经》直接把伤害健康的矛头指向了过度的性生活。其开篇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就说到为什么人会半百而衰的原因:“……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说明中国的古人很早就明白适欲的道理。专家告诉记者,广西巴马多长寿老人也与其“三晚”风俗有关:晚恋、晚婚、晚育。新婚之夜不同房,新娘婚后常住娘家,只有过年过节才团圆,妻子怀孕后到了要生的时候才到夫家落脚长住,但与丈夫分床而眠。看来,那种纵情声色的人生态度已经过时了,真正的时尚是回归传统,做一个从一而终的忠诚丈夫、贤德妻子。
我们需要有质量的长寿
黄标告诉记者,在走访如皋百岁老人的过程中,给了他们很多震撼。这些老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不能自理、生活无聊,每天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长寿乡的百岁老人们有能够穿针引线赛过年轻人的,有飞越关山,前往香港、澳门旅游的,有每天砍柴到集市上卖的,大家都以买到百岁老人的柴为荣。王五一表示,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是健康的长寿,而不是没有生活质量的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