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华:
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日子,因为新闻发言人参加国务院医改一个重要的会议,所以今天的例行发布会由我来给大家主持,我是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今天我要主动发布的信息是“卫生部要求全国卫生系统全力做好医改工作”。
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4月7号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制订发布的两个医改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
邓海华:
卫生部要求全国卫生系统全面理解医改政策,将保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着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建设,把医改作为现阶段乃至较长时间内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力推进。
邓海华:
当前,全国卫生系统要全力落实好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是要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是巩固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方便群众。要围绕几个方面狠抓落实:第一,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成果,将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第二,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明年各级政府的补助达到人均120元,并适当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第三,逐步将保障范围向门诊统筹延伸,调整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的费用负担。同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改革支付方式,改善服务,加强资金监管。
邓海华:
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的重大制度创新,要使这项制度尽快取得实效,各级卫生部门将和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着力做好几项工作:第一,按照国家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保证所有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第二,以省为单位,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的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第三,建立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配送基本药物的机制。第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确定本地区包含配送费用在内的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将基本药物及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邓海华:
三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健全体系,提升能力,改善质量,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第一,按照国家确定的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规划和标准,抓好建设项目,确保工程质量。第二,落实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任务,通过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以及公费招聘执业医师等措施,充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通过城市大医院的对口支援、纵向指导、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要特别重视稳定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解决好对他们的补助和养老保障等待遇。同时,在落实政府投入政策的同时,推进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转变服务模式,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加强绩效考核,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邓海华:
四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增进居民健康,实现卫生公平的重大举措。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进几项工作:第一,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初步确定今明两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9类21项,各地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抓紧落实。第二,进一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确定新增并加快实施“为8-15岁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为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早期筛查”等项目。第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邓海华:
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近期,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方案,各地要按照方案要求,选择试点地区和单位,在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配合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并着重抓好几个环节:第一,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第二,改革管理体制。探索在大部门体制下,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扭转趋利行为。第四,改革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改善内部管理,加强监管,优化结构,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
邓海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卫生人员在深化医改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认清形势,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全力投入到深化医改的工作中去。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以中央和国务院的医改文件为指导,协助制定好当地改革方案,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尽早惠民;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落实相关政策,努力形成合力;加强监管,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和人员准入,规范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证医疗安全。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自觉投入改革实践。要充分调动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供人民满意的服务。
邓海华:
我要主动发布的信息就是这些,下面按照惯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您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问卫生部会不会针对多点职业在具体操作上面临的问题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多点执业多大程度上能够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谢谢。
邓海华:
新医改提出了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2009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北京市也率先提出了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框架,要求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基本前提之下,鼓励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望,可以在业余时间到社区去坐堂行医或者开设个体诊所。
说到多点执业,首先要了解一下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业医师法规定我国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经过审核批准以后,获得医师的执业证书。他们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的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进行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的业务。没有经过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不能从事医师的执业活动,这是医师法的规定。
邓海华:
多点执业,就是指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注册2个及以上的执业地点,并在上述执业地点按照所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医师多地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比如说北京市规定的,你可以到基层去坐堂行医,你可以到社区去开设个体诊所,都将有利于基层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但是同时,医师从事诊疗活动往往比较复杂,往往涉及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和技术支撑,异地执业特别是开展复杂诊疗技术,容易引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
所以,开展医师的多点执业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大前提下,在整体的框架制度下,立足本地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地进行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并且对医师的多点执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使这个制度真正能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
邓海华: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在媒体解读多点执业的时候,往往将其等同于说这是医师“走穴”的合法化,我想这种理解显然不是医改方案提出多点执业的政策本意。多点执业和“走穴”有着本质的区别,“走穴”,是为他的个人利益所走,多点执业应该是为公益、为缓解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而执业,价值取向是不一样,它的监管机制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要问您:第一,目前全国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大概是多大规模?第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会不会导致医院作大检查?老百姓医疗费用会不会减轻?谢谢。
邓海华:
公立医院的政策性亏损,统计数据我这里没有,但是我可以给你提供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在公立医院的总费用中,大概只有7%-8%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补助。
你说到的第二个问题,我想它应该通过整个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框架设计来得到解决。在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强之后,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对于原来由药品加成收入弥补的医疗亏损,将通过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保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一是对公立医院提供药事服务的成本,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弥补。二是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三是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方面的投入,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我想,在整个补偿机制和监管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多方面的监管和制约,这种情况是能够得到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