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甲型流感走势之谜仍未破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6日03:01  扬子晚报

  本周,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甲流”疫情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一方面,几个月来“甲流”所展示的“温和”形象似乎在不断消磨着我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在各种场合又不停地发出警告:今年秋冬季,“甲流”有可能出现“爆炸”疫情,防范“甲流”绝不能掉以轻心。面对一场可能出现的“战争”,我们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为什么有些人能自愈,有的人会致命

  日前在京召开的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上,一位来自美国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出一个词——“第二波”,英文为“the second wave”。“我们必须为甲型H1N1流感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做好准备。”他说。

  甲型H1N1流感疫情今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后,“第二波”一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第二波”真的会来吗?届时,“甲流”是像现在这样继续不温不火地蔓延,或者是像SARS那样突然消失,抑或是突然毒力大增,演变成1918年那样的大流行?

  3个多月以来,全球各地的研究小组展开了细致的工作。尽管在某些领域比如“甲流”病人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关于“甲流”未来走势的“达·芬奇密码”仍没有被破解。

  “病毒毒力及其变异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对这方面的监测需要全球合作和分享信息。”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谈到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时说。

  “目前各国卫生部门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甲型H1N1流感可以在几周内肆虐全球,影响到每个人。有些人会自己痊愈,但对有些人却会是致命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还不知道答案。”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说。

  秋天来了,“第二波”渐行渐近

  就在几个月前,科学界有不少人包括美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可能还存有一点侥幸心理。甚至有人因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发严重症状,而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把警戒级别提至最高级是“小题大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倾向于认为,“甲流”今年秋季和冬季在北半球的大流行将很难避免。

  根据各国专家对全球疫情的持续跟踪观察和研究,“甲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季节性流感:

  一、“甲流”不受季节影响,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全天候”疾病。

  二、在抵抗“甲流”病毒方面,青少年免疫力最低,65岁以上老人免疫力最高。

  三、在鼠、猴等动物身上的最新试验表明,“甲流”病毒对肺部的破坏力比较大,极易导致肺炎。

  四、统计数据显示,“甲流”传染率为7%~10%,未超出季节性流感5%~20%传染率范围。

  五、迄今尚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甲流”病毒变异并传染的案例。已经发现几例“甲流”病毒抗药性(用达菲治疗无效)病例,均为孤立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4日说,目前甲型H1N1流感已造成全球至少2837人死亡,仅过去一周就新增死亡人数652人。全球报告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总数为25万多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在死亡病例中青壮年比例相对较高。该组织提醒各国继续加强对于“甲流”的监控。尤其是在高峰已经过去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应该警惕第二波疫情的到来。

  在我国,据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甲流”病例占全部流感病例的比例,已从6月初的2%快速上升到目前的5%~8%。“南半球的情况是到高峰之后不断下降。现在我国‘甲流’的监测数字不断上升,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而且‘甲流’的季节性已经表现出来,但是流行性高于季节性流感,严重性大于季节性流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高危人群人数多,须从严防控“甲流”

  与上世纪相比,人类应对传染病的手段已突飞猛进。“各国进行了仔细的监测、彻底的调查和坦诚的报告,使得我们对病毒的传播及可能造成的一系列病症有了初步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一次演讲时说,这为人类科学应对可能的流感大流行提供了基础。

  应对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药物储备、疫苗研发等领域。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分离出13个备选疫苗毒株,有超过400家科研机构、企业参与“甲流”疫苗研发生产,预计9月底、10月初可进行人群接种。

  流感大流行的应对离不开全球合作。在研讨会上,陈竺提出倡议:各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把履行防止疫情扩散的国际社会义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应进一步加强全球流感大流行信息交流平台系统建设,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要尽快研究制定病毒发生变异、毒力增强后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具体到中国而言,由于人群对新病毒普遍易感,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我国可能面临“甲流”和季节性流感交织的局面。“流动人口多,高危人群人数多,而中国的医疗救治能力是一个软肋。我们必须适当从严防控甲型H1N1流感。”曾光说。

  据健康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